南开乡的百香果、七坊镇的黄金地瓜、细水乡的反季节凤梨、阜龙乡的秀珍菇、打安镇的紫玉淮山、牙叉镇的果子狸、青松乡的益智、荣邦乡的雪茄、金波乡的凤梨、邦溪镇的豪猪以及元门乡的蛋鸡养殖……近两年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和格局,不断壮大扶贫产业,这些产业正带着白沙贫困群众稳步脱贫。
南开乡百香果喜丰收
2017年,南开乡结合地方实际,选定百香果作为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以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银坡村成立了白沙银坡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了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并积极引进优质农业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销路,带动银坡村脱贫巩固户和其他村委会共计225户贫困户、1127人种植增收。目前,南开乡正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产业附加价值,打造属于南开乡的百香果品牌,发展有机百香果,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基地还优先吸纳附近的村民务工,让村民进一步增收。已脱贫的符永坚说:“以前靠山吃山收入不稳定,现在不仅住进了新房,还能在家门口工作领固定工资,又可以学到种植技术,真的是太好了。”
牙叉镇鸽子养殖促脱贫
走进牙叉镇牙港村,一排排整齐的鸽笼排列在橡胶树的绿荫下。据牙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世坚介绍,这里是牙港种养专业合作社的鸽子养殖基地,也是白沙唯一的养殖鸽子专业基地。
2016年9月,牙港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牙港村有34户贫困户共104人主动申请加入了合作社。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经过1年多的发展,该养殖基地共养殖1万对种鸽,年可孵化幼鸽15万只。除去生产成本,预计年纯利润可达75万元,贫困户每人年分红不少于2000元,鸽子养殖成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
除了给贫困户分红外,基地还为有意愿学习养鸽技术的贫困户提供免费培训,帮助他们发展家庭养鸽。当鸽子出笼时,可由贫困户自己销售也可由公司回收。基地还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今年45岁的贫困户陈梅香从去年7月开始到基地工作,每个月有了2000元的固定收入。
青松乡林下益智富群众
近两年,在白沙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青松乡进一步加快转变生产方式,鼓励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南药产业,以橡胶+益智+砂仁的模式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同时,尝试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推进益智等南药的市场化。当地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也快速运转,借助农村淘宝电子商务平台展开线上线下运营,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青松乡农户通过种植益智年均收益3000元~1万元,全乡有20户以上农户单凭益智种植年收入达5万元。林下益智产业惠及贫困群众391户、1954人,实现脱贫359户、1497人,已成为青松乡贫困户脱贫的最大产业支撑,同时也为今后青松进一步打造“南药之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阜龙乡林下秀珍菇俏市场
眼下,阜龙乡里秀珍菇采摘正忙。秀珍菇是阜龙乡的扶贫产业,目前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带动当地139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早前,阜龙乡政府因地制宜,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进秀珍菇项目,成立阜龙乡阿成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水井、冷库、种植大棚、仓库、生产车间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秀珍菇收效良好,年产量从去年的20万袋增加到了今年的30万袋,市场销路顺畅,供不应求,给贫困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今年可带领139户、627位贫困户脱贫。
除了南开的百香果、牙叉的鸽子、青松的益智和阜龙的秀珍菇等产业,在白沙的其他乡镇,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也同步在做大做强,脱贫成效日益显现。今年,白沙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各乡镇特色产业模式,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