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银行扶贫到边城

云南省马关县地处中越边境,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极富特色。然而,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家底薄等原因,“马关县至今仍是一个集边境、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原战区为一体的特困县。”马关县委书记李献文介绍。

2012年起,云南省马关县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定点帮扶县,由农发行副行长林立直接挂钩,主要对扶贫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在农发行的大力帮扶下,马关县2016年共有1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017年实现了1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28%降至16.84%。

五融切入

接下定点帮扶任务后,农发行总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多次走访马关,深入实地调研,掌握县情民意,明晰扶贫思路。

2015-2016年,农发行总行、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共派出三名干部挂职马关县副县长和县长助理,形成帮扶三人组,协助马关县委、县政府抓好扶贫开发、金融保险、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行长江卫国说:“2013年以来,农发行锁定精准脱贫目标,聚焦金融与产业双扶贫,以融智、融资、融商、融力、融情为主要切入点,从组织保障、政策倾斜、人才配备、机构设立、体制畅顺、资金保供、项目推动、产业扶持、爱心捐赠、民生关怀等方面展开‘一站式、全程式’帮扶。”

产业造血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保障。农发行向马关县审批发放扶贫批发贷款项目,贷款金额1.06亿元,已发放3000万元,用于支持7个产业发展示范点建设,带动了91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28万贫困人口。

农发行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技术等原因,农民群众如果单打独斗,非但难以致富,反而容易血本无归。依托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弥补这些缺憾,更有效地规避或防范农业风险。

一通百达

香蕉是马关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约有15万亩。香蕉质优量大,蕉农却收入微薄,难以脱贫致富。原来,香蕉种在交通不便的深山里,收购的大卡车根本开不进去,只能停在乡、镇上等候。一到收购的日子,农民们必须靠人工把香蕉背运到狭窄的山区村道,再由小型农用运输车运到集镇上大卡车停放地装车。这样折腾下来,成本高,利润无几。

农发行帮扶工作组深感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通过省级通贷,向马关县发放农村公路建设贷款8575万元。同时,创新融资模式,全力启动行政村及5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随着乡村道路的改善,马关县的香蕉、草果等特色农产品运输“卡脖子”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距离正不断缩短。

安居安心

马关县坡脚镇小脚村依山而建,很多房屋简陋而破烂,几根木桩支起一个房顶,四面透光,不蔽风雨。一些村民的家里甚至没有像样的家具,可谓家徒四壁。从地势上看,这个村子还面临着雨季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

在农发行的信贷支持下,小脚村两排整齐划一的砖房拔地而起——这是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建设的安置房。安置房规划了厨房、卧室,以及楼前放置农机具的空地。虽然只盖了一层,却预留了楼梯。农发行帮扶三人小组成员、马关县副县长袁智勇说:“按照政策,每个人的安置面积是25平方米,现在按这个面积盖一层楼、留出楼梯,是为了以后村民富裕了,可以自己加盖二层。”

马关县扶贫局副局长聂世聪介绍,农发行支持马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项目,涉及全县124个村委会、1510个村小组,建设内容为农村住房提升改造、村内活动室建设、亮化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等。

教育为本

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农发行支持马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项目全面铺开。通过对特困学生、特殊群体进行捐赠,向基础设施薄弱的学校发放贷款以改善办学条件。项目涉及马关县7个乡镇、29个贫困村、8874户、31214万群众。截至2017年底,马关县有63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已全面完工,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

几年下来,农发行支持马关县各类贷款和基金项目18笔,审批额度26.87亿元,累计发放16.6亿元,余额12.88亿元,已有34.78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马关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636元提高到2016年的8360元。仅2017年度,该行带动马关县1.25万户、4.36万贫困人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