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村里帮扶多

6月,放眼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平安村山区,田野披绿、生机勃发,行走乡间,高效经济作物随处可见。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在四川省农信社和阆中市委、市政府的悉心指导下,在阆中农商银行的帮扶下,强化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筑牢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产业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想不到其他的感恩方式,只有送面锦旗表达。”5月28日,平安村村民黄周给阆中农商银行送来一面锦旗,饱含深情地说。

这面锦旗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原来,黄周家境贫困,家人疾病缠身,他本人常年在广东省中山市打工。阆中农商银行领导知道后,经常到黄周家里看望慰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处在困境里的黄周一家感动不已。

6月4日,记者拨通黄周的电话时,他已在回中山市的路上。他说:“这次回乡,在家一个月,镇上的、村上的、农商行的各级领导多次来到我家,送慰问金、为我家属联系医院,还解决了1万元的医疗贷款。他们实实在在地帮我解决了家中困难。”

挂了电话,记者来到同村的苟清龙家时,他正在院子里翻晒小麦。他家的新猪圈里,有5头大母猪、3头小母猪,还有2头生猪和一群小猪仔。“去年行情不错,养殖和粮食能有8万元毛收入。”老苟开心地笑了起来。

如今,苟清龙的住房改了厕所、改了厨房,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每天都能洗个热水澡,干干净净的。”他说。

苟清龙介绍,建养猪场缺乏资金,靠着在阆中农商银行办理的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他才把养猪场建了起来。

截至目前,阆中农商银行发放扶贫小额贷款金额总额占到了全市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总额的50%以上。累计向平安村全村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就超过500万元,目前余额210万元。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想发展种养业却没有发展资金的问题,还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环境,切实为贫困户生产生活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阆中农商银行还积极配合平安村引入阆中市燎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300亩“奔康产业园”,建立了“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通过带动贫困户,提升贫困户产业技能,把贫困户增收工作落到了实处,仅劳务收入一项全村全年可达40余万元。

为激发内生动力,阆中农商银行还采用“扶志+扶智”方式,不断支持着村民脱贫致富和全村的经济发展。

平安村的冉朝均,三级残疾。见到他时,他正用仅存的一只右手整理刚刚从阆州醋厂拉回来的醋醩,身上的衬衣有些脏。他有些腼腆地说,今年家里养了60只羊、2头母猪、11只小猪。去年全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今年羊的行情不错,收入有望增长到5万元。

“我曾经也消沉过,认为自己残疾了,这辈子就这样了。但是,阆中农商银行帮我办理了扶贫小额贷款,驻村第一书记杜宗霖、畜牧站站长、村干部也都经常来看望我、鼓励我,希望我勇敢站起来。有那么多人帮助我,我再也没有理由消沉。”冉朝均说。

在对平安村的实际帮扶工作中,阆中农商银行实行干部结对帮扶。根据贫困户数量,行班子成员结对帮扶人均2户,中后台干部人均2户,中后台员工人均1户,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同时按要求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定一户一策,建立脱贫台账,列出扶贫清单,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达到与贫困户结对全覆盖。

截至目前,阆中农商银行先后给平安村捐款、捐物金额合计150余万元。

如今的平安村,水泥道路畅通,牛羊成群,产业兴旺,漂亮小楼随处可见,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脱贫致富奔小康终究要靠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充分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就会更有底气。”阆中农商银行分管扶贫工作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