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强本领 岗位炼青春

他身手敏捷,曾是勇斗歹徒的武警官兵;他兢兢业业,是勤学苦练的农信员工。他就是于海,一名始终散发着光和热的优秀共产党员,一名战斗在农村信用社一线岗位的优秀员工。

退伍后,于海被分配到了河北承德市郊区农信社东大街信用社工作。坐在银行柜台前,他又一次成为了一名“新兵”。

对于这个陌生的行业,于海没有退缩。他白天工作,晚上自学会计知识,一有闲暇就向同事们请教业务,营业室里10个人全被他称作老师。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他便熟练地掌握了各项业务技能,在点钞、珠算等基本功项目上,甚至超过了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在全社业务比赛中,于海连续多次榜上有名。“笨鸟先飞早入林”,于海一直以这句话勉励自己,他说:“作为一名军人,我从未给党和部队抹黑;作为一名员工,我不能拖单位和同事的后腿。”

面对领导的认可,单位同事的赞扬,于海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更用心地去学习,更努力地去工作。从一开始的到处拜师,再到业务能手,九年如一日的柜台工作,使他成为了一名素质过硬的农信员工。

计算机知识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当时单位里又很少有人掌握这方面技术。于是,于海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班,自学计算机和平面设计相关知识,成功考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通过了全国H3C-NE资格认证。因技术过硬,2009年,于海被调至承德市郊区农信社科技部工作。

从基层信用社到机关科室,从前台柜员到技术岗科员,于海工作的内容变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是生产的关键”。这是他到科技部后,常说的一句话。由于大部分基层信用社地处偏远农村,员工年龄偏大,简单的计算机问题都无法处理。因此,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问题,于海都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遇到电话里说不清楚的问题,他二话不说,立马赶到现场亲自处理。

一、二代核心系统上线,办公网上线,信贷系统上线……于海用实际行动见证了农信社在技术领域的一次次重大变革。

2015年,省联社办公网上线,他全程参与培训和调试。上班时间忙着处理正常工作,下班后制作办公网使用课件。三天时间,他跑遍了全辖37个营业网点,安装调试,讲解使用方法,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信贷系统上线时,他又开始了背着挎包,巡检网点安装设备的陀螺式运转。为了使电子银行业务顺利开展,他广泛寻求基层员工建议,认真总结记录。他还从技术角度出发,为承德市郊区农信社在电子银行业务领域推陈出新提出了多条宝贵意见。

大家都说,“有困难找于海”,但是于海的困难他从不对外诉说。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他的身体严重透支。

2018年,河北农信第二代核心系统上线,于海又开始了“转陀螺”的忙碌日子,奔赴网点调试设备,整理机房上千条线路。两个月里,他吃在单位、住在单位,已严重透支的身体,不停地为他敲着警钟。被家属勒令送去医院,休整了一天后,于海不顾医生要求住院治疗的劝阻,背上挎包回到了他的科技岗位上。大家都知道,他心里放不下的是机房里几千条线路,是全辖300多台电脑,是河北农信科技兴社、科技强社征程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第二代核心系统。二代系统成功上线,各项业务成功运行,承德市郊区农信社全辖比预计的提前一天开门营业,接踵而来的好消息让于海这个30多岁的男人笑得像个孩子。

拉着网线、写着代码、修着设备、编着程序,虽然困难重重,却从未将他击倒,他就像一个扫地僧,低调沉默却本领高强。

2010年承德市郊区农信社先进工作者;2012年承德市郊区农信社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承德市郊区农信社先进工作者。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于海敢为人先、不怕吃苦的精神,是于海勤奋好学、从不服输的干劲,也是于海严于律己、刚毅执着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