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包精神”永不褪色

现年62岁的李清存,是山东滕州农商银行退休职工。在38年的工作中,他始终一丝不苟,为农信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以“挎包精神”走村串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李清存当信贷员的时候,信贷工作全凭下艰苦细致的“笨功夫”。

他行走在田间地头,骑着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走村入户收集信息。为做好工作,他把业务片区内各村基本情况、工副业发展情况,以及种植户、养殖户、加工户等情况,逐一上表登记,做到一目了然。李清存还随时登门了解他们的生产和资金状况,为需要资金的办理贷款,结余资金的办理存款,现场办公,方便群众。

如果有一笔贷款到期收不回,他就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停催收,直到收回为止。

1988年11月的一天,东滕城村的一个加工厂有一笔贷款到期,李清存等到晚上7点多钟,加工厂才把3万多元的本息备齐。当时现金最大的票面是10元,李清存装了满满一业务包,费了很大劲,才把包的拉链拉上。由于白天刚下过小雪,天冷路滑还顶着北风,他骑着自行车来到燕庄村前时,车轮一打滑,把他摔倒在地,车把砸在业务包上,钱撒了一地。他慌忙把钱收拢在一起,用包盖好,再用自行车压住。他站起身,一边紧盯着钱,一边倒退着走了100多米,喊开他一个贷户家的门,要了一个胶丝袋,然后把钱装好。

他吸取了这次教训。此后,只要是晚上去收贷,一定找人陪伴。储蓄所的同志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帮他收贷,晚上他们就住在储蓄所。

坚持原则 廉洁勤业

李清存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坚持信贷原则,不徇私情,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上门办贷,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办。

1993年初,一位朋友给他写信,介绍西滕城村的一个亲戚贷款1万元。收到信后,李清存去调查了解情况,发现其不符合办贷条件,就没有办理。由此,这位朋友对他意见很大,可他并不在乎。

在多年发放贷款的工作中,李清存从未出现过任何违章、违纪贷款。1987年的一天,满庄村开油房的孙某某,提着10斤豆油找到他,申请贷款3000元。他生气地说:“你符合条件就办贷款、付利息,我按照规定办贷款、领工资,这是顺理成章的。你把油带回去,符合条件我会上门办理,但你可要按期还款。”

不忘初心 多做贡献

李清存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和认可,被授予“枣庄市优秀储蓄员”,还多次被评为滕州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信贷员等荣誉称号。

为农信事业多做贡献,是李清存人生中的第一追求。他常说,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才能无愧于家庭,无愧于组织,无愧于新时代。

如今的他,退休生活平静而丰富。每天定时到公园散步、与老友聊天、上网阅读新闻,翻阅自己收藏的大量书籍,继续关心农商行的发展。

李清存说,滕州农商银行发展到今天,成绩来之不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新一代农信人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不移的信念、无坚不摧的勇气走在新时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