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债处置经验(下)

4.融资多元化。一直以来,日本地方债的融资结构严重依赖政府资金。但现在已经多元化,来源主要包括中央政府资金、公营公库资金、市场公募资金、银行资金和其他资金。

5.发行方式日趋多样化和市场化。日本地方债的发行方式分为地方单独发行的市场公募债和由多个自治体共同发行的市场公募债。长期以来,无论是单独发行还是共同发行的市场公募债,其发行方式是缺乏自由度的。地方债的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发行名义利率以及偿还方式等基本由总务省来定,自治体无论财力大小,都以统一的价格、统一的利率、统一的偿债方式,无差别地发行地方债,这使得每个自治体的不同财力状况很难反映在其发行条件之中。

2007年9月,为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弱化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发行的控制,降低中央政府作为支持性财源偿还体制,建立与地方财政力相适应的自我负责的举债制度,日本地方债的发行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所有自治体的公募债发行都由“统一条件的交涉方式”转变为“个别条件的交涉方式”。传统的统一条件的发债方式由总务省主导,更多地反映了总务省的意志,导致日本地方债市场难以反映市场的实际需要。而“个别条件的交涉方式”则使得地方债的发行开始能够真正反映发债自治体的财力状况和债券市场的要求,从而成为主流的发行方式。此外,地方债承购资金由地方银行为主体开始向不特定主体转变也成为日本地方债明显变化趋势。

6.定量管理。微观定量管理方面,中央根据起债限制比率(公债费负担占标准财政规模的比重)对各个地方政府发债进行限制;宏观定量管理方面,要求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控制在3%以下,不断减少每年特例公债发行额及降低公债依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