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开发“齐步走”

福建南靖县内拥有土楼1.5万余座,堪称“土楼王国”,南靖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而闻名于世。2008年7月福建土楼成功申遗,土楼申遗成功十年来,南靖全县上下已经达成共识:土楼要保护、开发“齐步走”,要在保护中发展旅游业,在发展中改善民生。

南靖编制了《福建土楼保护维修工程施工方案》《河坑土楼群和裕昌楼保护维修方案》等,严格按照程序,对土楼建筑修旧如旧,规范周边建筑外立面风格,使之与土楼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开展土楼景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共拆除“两违”建筑7500多平方米,取缔非法摊点218个,拆除遮阳篷、铁架、彩钢板等不协调建筑610处,拆除违章搭盖420余处,有效改善土楼景区的整体环境面貌。

该县一边搜集整理土楼山歌曲目、民间工艺,一边在景区客流量高的景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说唱、民俗表演等形式,宣传推广土楼娶亲文化、妈祖文化、耕读文化等。特别是在田螺坑景区、云水谣景区、河坑土楼群的传习场所,游客可以在各级非遗传承人的教学下,体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让游客耳目一新的同时,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

南靖在保护开发土楼的同时,积极关注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刘益丰是裕昌楼的楼民,从他记事起,生火做饭的老灶台就砌在屋里,但烧柴做饭却成了他的顾虑:“明火做饭不仅危险,而且会把墙壁熏黑,不利于土楼建筑保护。”为此,福建电力公司投资5000万元,对土楼进行内外部线路表箱改造、厨房电器化改造和电缆入地等,不仅提升景区颜值,还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绿色安全。

土楼楼民拥有现代化“绿色厨房”只是南靖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的一个缩影。该县还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云水谣、河坑一期安置房建设、下田螺坑安置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并预留了7个景点村安置备用地,有力化解景区保护与群众合理需求的矛盾;将厕所革命从旅游公厕扩展至民用公厕,改造传统厕所9座;投入500多万元,在世遗点建设公共淋浴房、公共洗衣池等设施……生活条件好了,楼民们看着美观大方、整洁方便的土楼,在享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纷纷自觉成为土楼保护的先锋队伍。

除了土楼楼民,导游和游客也是保护土楼的生力军。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导游们以身作则,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土楼公司导游部负责人曾小乐说:“目前,我们在土楼里面禁止用扩音器讲解,因为噪音既扰民又会对古建筑产生影响。”

南靖还创新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依托福建省人才引进工作,与中科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吴硕贤合作,成立福建土楼首个院士工作站,合作将以河坑村为示范,建立基于遗产信息及环境资源高效管理、监控与检索的数字化保护平台,最终实现世界遗产土楼建筑及村落的可持续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