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指数”一词越来越流行,幸福指数、防晒指数、污染指数、清洁指数等各种指数频出,其实大多数普通百姓对指数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指数,一般是利用统计学通过调查和数据研究分析,得出能够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经济社会现象变动情况的指标。指数的研究和发布,除了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再就是让百姓作生活参考。但现在的指数设计过多、多滥,常常让人有些不明就里,毕竟老百姓更加关注他们眼睛能看到的,对各种把很普通、很生活的内容加以学术化的指数并不敏感。
以幸福指数为例,落到实处无非是群众的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幸福指数再高也只是数字而已,并不能带给百姓真切的幸福感,无法引起群众认同感,只有落实到日常生活,让百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自己能享有的、已享有的,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再者,对于幸福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和诠释,指数的发布强行用统一的数字来代表全部,这并不客观。
另外,很多研究者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大而空”,发布的指数不仅理论大于实践,还惯性忽略一些百姓最关心的事,这样的指数并不具备参考和指导意义。指数的研究和发布,应该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研究者应走进生活,贴近群众,看实实在在的事,从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而不是闭门造车做些所谓“高大上”的指数发布。
从调查、分析到计算等一系列过程,一个指数的出现并不容易,可正因为耗费精力、物力、财力,才更应该研究出有实际意义的指数。研究指数重要,通过这些指数能发现问题、原因和研究出对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