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忻城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巧开妙方,精准施策,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推动扶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业扶志
增强脱贫信心
“以‘户有两亩桑、两亩果、两亩糯玉米、两头牛、200只鸡和20平方米蚕房’为产业发展思路,在‘5+2’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解决贫困户持续脱贫问题,实现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全覆盖。”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在2018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有意愿发展产业,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忻城县通过加大种养产业补贴资金扶持,重点抓好桑蚕、牛羊等五大主导产业。同时加大小额信贷扶持,对有能力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3万~5万小额贴息贷款政策,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帮助贫困户发展、扩大产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2016年以来,全县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7亿元,受益贫困户8554户。此外,利用粤桂协作平台,打造直通信宜市的劳务协作绿色通道,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脱贫。2107年底,全县五个主导产业总产值2亿元,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2539元。
针对没有主动脱贫想法,自身动力发展不足的贫困户,该县积极探索精神扶贫,通过开展“扶贫扶志·感动感恩”专题教育活动、“扶贫扶志争先锋”系列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和斗志,鼓励群众自主创业谋发展,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代养代建
农民入股分红
老、弱、病、残等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是深度贫困县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忻城县通过“双代”即代建、代养,解决这类贫困群众无力发展产业增收和住房问题。该县以忻城思练长和农牧、忻城大塘大自然绿色农牧渔业、忻城古蓬镇弄谷肉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支撑,对无养殖条件的贫困户采取企业“委托代养”牛、羊的方式,将专项扶持资金、金融部门的小额信贷资金交给公司用于购买优质种牛(羊)、饲料和防疫等,牛(羊)由公司代养,贫困户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入股分红增收。目前,已有2家公司为1501户贫困户实施委托代养。
针对贫困户缺乏资金不敢建房、先建后补时间长、危房改造实施难的问题,忻城县计划投入200万元为无自筹资金、无能力建房的特殊贫困家庭完成危房改造和新建住房,保障其住房安全。除了给予危房改造补助之外,还另外补助每户2万元,由乡镇党委、镇政府组织工程施工队,采取先建后补的方法,垫付资金为贫困户建房,等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下拨后再照价交付给施工队,实现贫困户危房改造零负担。今年,该县已有100户特殊贫困家庭受益于代建政策。
双种双养
百姓一举多得
早养蚕早致富。近几年来,忻城县以“东桑西移”为契机,坚持把种桑养蚕作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扶持培植,大力推广桑禽、桑菜、桑薯、桑菌套种套养和集育苗、养蚕、桑果、茧丝深加工于一体的立体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先后引进瑞龙、好运来、恒业、莫老爷、玉蚕丝绸有限公司5家茧丝绸企业,提供2000多个岗位让农民就业。目前,该县桑园面积已达25万亩,大部分农民靠养蚕实现了脱贫致富。
同时,该县在推进石漠化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山地、荒地、坡地人工种草养畜,改散养为圈养,走出了一条“以草兴牧”的致富新路子。目前,全县已有6900多户群众发展育肥牛,种草面积1万多亩,育肥牛存栏8.2万头。种草养牛绿了大地,美了家园,富了百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