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吉林通榆县掀起了“志智双扶”的新高潮:文明乡风扶起了脱贫的志气,技能培训挺起了脱贫的腰杆,教育扶贫燃起了脱贫的希望……在这里,一份浓郁的感恩奋进情怀被唤醒,一股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被激发。
“富道”模范变形记
“咱们研究研究下一年的香瓜种植,来年咱们得大力发展形成规模,都有啥打算?”“行,那我必须得算一股。”这是发生在乌兰花镇乌兰花村“富道”模范周全家的一幕,周全正和合作社社员们交流自己的致富经。
过去,周全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不思进取,一直存着“靠着墙根晒太阳,端着饭碗等小康”的消极思想,穷困潦倒混日子。驻村第一书记王学范了解到这一情况,三番五次前往周全家做思想工作。为从思想上扭转观念,让贫困户们从心理上克服懒惰,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王学范打出了“立村约、讲操守,比学评、见行动,弘民风、铸村魂”的系列组合拳,通过移风易俗,成功使“周全们”摒弃了“等、靠、要、比、怨”的旧思想。
如今,昔日的“上访户”周全已蜕变为“富道”模范,他一直记着王学范说的话:“你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主动牵头成立香瓜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建瓜棚,种香瓜,在发家致富的小康路上奋进。
帮扶帮到点子上
什花道乡香坪村村部近日人头攒动,原来是新一期职业技能电焊技术培训班开班。课堂上,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讲,踊跃参与实践。在众多学员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姜宏武,他是培训班的“铁粉”。
姜宏武的妻子身患重病,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既要为妻子治病,又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沉重的负担几乎压垮了他。这时,村干部给他送来了好消息:通榆县人社局要来村上开展免费电焊技术培训。苦于没有技能的姜宏武看到了希望,赶紧报了名,通过培训,姜宏武持证上岗有了稳定收入。
据通榆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自脱贫攻坚战开始以来,该局坚持靶向施策,推出“精准滴灌”培训模式,瞄准就业市场需求,委托培训机构深入乡镇、村屯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与青岛、大连等地的用工单位达成用工合作协议,打造通榆焊工和通榆家政服务品牌,实现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目前累计有7.8万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除了开展就业技术培训,通榆县还围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采取专家授课、现场培训、技术承包、“农家课堂”等方式,按农时分模块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教育扶贫固根本
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通榆县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制定《通榆县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助学政策,分别给予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1000~3000元不等的扶贫专项助学金。“建立和完善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全面资助政策,努力不让任何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是通榆县教育局的庄严承诺,仅2017年,教育扶贫资金投入达8725万元,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高中入学率为87.8%,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
扶贫扶“智”,扶“今天”更扶“明天”。如今,通榆已形成教育部门与社会力量多元推进的教育精准扶贫机制,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