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电网很“坚强”

崇山峻岭有座座铁塔相伴,万家灯火斑斓璀璨,百姓告别了“摸黑”的日子,迎来一片光明。改革开放40年,福建长汀完成了由“点煤油灯”到坚强电网的华丽转变。

1969年,长汀县首座变电站,35千伏东郊变电站投运。当时整个长汀县仅靠一条35千伏馆汀线和35千伏东郊变供电。

“那时候,比较富裕的人家才有一盏15瓦的灯泡。”策武镇南坑村村支书沈腾香回忆说:“有一次开会突然停电了,后来发现是有村民在用碾米机,那时候电压是非常不稳定的。”

随后的几十年,长汀电网迎来高速发展时期,陆续建成一大批输变电工程。截至2017年12月底,长汀县电网现状共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2台,总容量36万千伏伏安;110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8台,总容量32.9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11座,主变14台,总容量10.38兆伏安;110千伏线路8回,总长153公里;35千伏线路15回,总长200公里;全县18个乡镇除庵杰、羊牯、铁长外均覆盖了变电站。

“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树木很少看到!”这是1941年福建省研究院“河田土壤保肥试验区”研究人员对长汀河田水土流失景象的描述。1985年,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该县面积的31.5%。

黑厨房、土灶台,一日三餐不离柴。这是过去农家厨房的真实写照。2010年,龙岩市政府出台政策,长汀除城区的17个乡(镇)均实施“以电代燃”,每千瓦时用电补贴0.1元。补助由乡镇政府通过“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短短几个月,15个乡(镇)的用电负荷增长35%,薄弱的农网受到了严峻考验。

为满足农村用电需求,保障“以电代燃”落地,长汀供电公司大力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目前,大同、汀州、策武建成电气化乡(镇),37个村实现电气化。为有效配合水土流失治理,长汀供电公司重金投入河田农村电网建设,仅2017年就投入600万元,对20个村进行改造,架设高低压线路近40公里,解决了农村“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

截至2017年,长汀县“以电代燃”农户近13.9万户,实施“以电代燃”的手工作坊增加1451户,“以电代燃”有力推动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厨房革命”吹散了袅袅炊烟,带来了环保气息,水土流失也渐渐好转。目前,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降为45.12亩,森林覆盖面积提升到79.8%,全县植被面积率达81%。

2017年,长汀供电公司投入电网建设改造资金1.51亿元,计划续建和开工建设35千伏及以上线路5条,线路长度149公里;新(扩)建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10.45万千伏安,新建或改造农配网项目235个。

电网抗灾能力不断增强,供电可靠性不断增强。长汀供电公司运检部专责郑宇宏介绍,以前要是整段线路停电,需要逐段进行拉合查找故障点,因山区线路档距跨越较多,在以前抢修至少要3个小时。我们线路上都安装了“二遥故障指示器”,一旦整条线路发生故障,能够快速分段进行查找,抢修效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