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单是面对在校学生,还肩负着对广大群众进行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和精准扶贫的责任。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对接产业开展订单式职业教育,助力万千贫困家庭走上致富路。
“职中扶贫我家的鸡好养,老师教我的技术好用!”这是文冒村新村小组农民张忠平发自内心的声音。文冒村是景东县漫湾镇的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619人。2015年,景东职中驻村工作队进驻后,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变“输血”为“造血”方式入手,举办职业技术培训班,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村民真正掌握种植养殖技术、掌握发家致富本领。张忠平便是培训学习的受益者。
漫湾镇昔掌村侯家村民小组农民周世学说:“我家种植了6亩晚熟芒果,发现果树枝条空心和干枯,但就是不知道原因。参加了培训班才晓得是天牛为害,还懂得了防治方法。按照职中老师教的技术去做,今年芒果就创收1.2万元以上。”
一片丹心在田间,这仅仅是景东职中聚焦农村情倾农民、教育扶贫,职教助推精准扶贫的一个侧影。
“职业教育不单是面对在校学生,还肩负着对广大群众进行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和精准脱贫的责任。这方面我们责无旁贷,更要勇担重担、争做脱贫攻坚先锋。”“责任、先锋”是景东职中领导班子常提的话,职中人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景东县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平台,该校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结合县域实际与贫困群体需要,把农民培训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整合力量,创新手段,广泛开展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一人受到培训,并掌握1~2项实用技术,保证“培训一个,脱贫一家”扶贫目标的实现,精准助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景东职中主动对接人社、扶贫、林业等职能部门,长期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电站移民和库区居民技能培训、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服务,本着“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则,结合产业发展和培训对象实际,优化结构、送教下乡,师资队伍始终扎根田间地头,积极展开实用多样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发展县域优势产业,并以市场开发为导向,引导更多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多途径开展现代农民教育工程。
景东职中先后“挂包帮”位于无量山深处的景福镇金鸡林村,以及位于澜沧江畔漫湾水电站库区范围内的漫湾镇五里村、文冒村,直接实行挂钩帮扶。到去年底,景东职中仅在文冒、五里2个村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帮当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农民户均掌握一门脱贫技能,直接帮助79户、290人摘掉了贫困帽。
今年5月,景东职中开展订单式职业教育,持续在漫湾镇举办5期培训班,内容涵盖种植、养殖技术。其中养殖业以猪鸡牛羊品种选择、疫病防治为重点,种植业以核桃、茶叶、咖啡、晚熟芒果栽培管理为重点。范围涉及五里、温竹、安召、昔掌4个村委会,学员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370人和残疾人80人,以及产业发展技能培训140人,合计对590名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培训。
多年来,该校长期开办各种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先后培训农民群众达36000多人次,直接助力万千贫困家庭走上致富路。仅2017年,景东职中就为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技能培训60期,培训贫困群众6000人。该校为景东彝族自治县2018年脱贫摘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