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始淘“金”

从北京向北延伸110公里的燕山群脉中,有一个被称为“首都重要的生态防护屏障及天然氧吧”的地方,山水皆景,四季如画,那就是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河北省赤城县。“绿”中淘“金”,赤城将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让这里宜居宜游也宜业。

“渔阳之北有汤泉,去燕京三百里”,这是《水经注》中的记载。赤城汤泉自开发利用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现在是国家级4A级景区,一个度假观光、休闲疗养的好地方。国家级森林公园黑龙山山体陡峭险峻,植被茂密,奇花异草繁多,主峰东猴顶海拔2292米,有“京北第一峰”之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陀山主峰海拔2241米,是首都之北第二高峰,是京津周边最完整的生态体系,如今已成为集“游山、游水、游古迹、游历史”于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城50公里处第四纪冰川遗址冰山梁,怪石成群,被人称为“绝塞奇观”。四十里长的滴水崖是北方少见的丹霞地貌,崖高180丈,崖长40华里,悬崖峭壁上雕琢着著名的“朝阳观”“千佛洞”。“筑墙云山外,胡马剑气寒,纵使多杀戮,不得过重关。”赤城境内有着600多华里的石筑长城。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相融合,赤城形成了多元旅游格局。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赤城依山建起了高楼大厦,成为一座与山水交融的省级园林城市。全县有林地面积459.2万亩,森林覆盖率57.57%,草地面积484万亩,林草覆盖率达83.11%,空气质量始终处于北京周边最优水平,年均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超过300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是天然的“氧吧”。

为了保持“纯绿色”的最佳状态,赤城县先后拒绝了70多家可能造成污染的经济合作项目,关停、压缩了近百家污染性企业,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同时,强化劣质散煤、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综合治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出,三条自然河流的水质均达III类水以上标准。

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优势,以生态求生存,向生态求效益,用生态促发展,赤城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生态涵养区和京张携手筹办2022年冬奥会等历史机遇的涌现,赤城不断强化“旅游+”和“+旅游”,丰富旅游产品、完善配套服务,建设黑龙山、大海陀、冰山梁、金阁山等5A、4A级景区,打造“精品三日游”旅游线路,实现全域旅游产业和其他行业的组合与融合。

赤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其中已初具雏形的是海陀小镇。该小镇由居易国际控股集团开发,将用10年时间打造一个运动与健康同行、度假与居住同行、会员制与运营制并重、集原生态与智能化于一体的山谷小镇。海陀小镇依照瑞士小镇为模板,以特色产业+幸福运营(心身健康+聚落文化)的组合发展模式,整个山谷设有小镇中心、医养产业群、大湖公园、半山酒店及商业区、房车公园、国际运动中心、冰雪产业带、度假山居、儿童产业谷、环山漫步道等。小镇项目分四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正在进行,大量的用工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就业问题,助力村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