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圩乡殷尚村
便民服务满乡村
怀远县商务局副局长赵允辉于2017年5月被选派担任徐圩乡殷尚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赵允辉结合殷尚村高效农田建设实际,协调各方,指导帮助村产业能人成立殷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村内提供农业新特优良种专业服务,测土配方新技术服务,办理运输采购、代耕、代种服务,农技养殖水产新技术培训服务。同时,帮扶了70多户贫困户,贫困户可在合作社务工挣工资,也可以参与代种。
此外,赵允辉根据殷尚村的村情实际,积极谋划香菇种植、麻鸭养殖等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还建成殷尚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个,目前服务站功能正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网上代购,网上销售,代缴电费、电话费,代收发快递等便民服务。
榴城镇曹河村
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在怀远县脱贫攻坚的热潮中,怀远县榴城镇曹河村青年赵根龙返乡创业,在村里成立了耕龙种植合作社,发展高效蔬菜产业,种植设施番茄、芹菜等高效反季节蔬菜。合作社带动当地4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同时,合作社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让贫困户每年每亩可获土地流转租金1300元,还积极吸纳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平均每天务工收入70元以上。针对劳动能力不强的贫困户,合作社优先安排轻微体力工作,力争让每个贫困户都有收入。
淝河乡泗湖村
土鸡养殖助农增收
怀远县淝河乡泗湖村的闫海侠,肢体四级残疾,家中有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2014年,闫海侠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村“两委”帮扶干部的多次走访,为其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闫海侠在家进行小规模养殖,丈夫出外务工。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闫海侠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将家里的危房拆除进行了新建,并于2016年顺利地通过了省级第三方脱贫攻坚评估验收,真正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2017年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鼓励下,闫海侠先期购买了大量鸡苗,通过近6个月的精心养殖,保证了93%的存活率。“今年我家养殖了400只土鸡,按照目前的长势和存活率来看,仅这一项收入就能近8000余元,通过今年的养殖积累的经验,我就能早日将我家尚未装修的楼房装修一下。”闫海侠一边给鸡搅拌着饲料,一边描绘着将来的日子。
淝河乡陈庄村
扶贫扶志更扶智
淝河乡陈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伟于2016年7月到陈庄村就任,在扶贫工作中,刘伟为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开展走访大排查,全面分析贫困户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和困难。
刘伟认为,作为村扶贫干部,关键还是在于“扶”字,要清楚并把握好“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明白怎么“帮”,怎么“扶”,用什么来“扶”。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严防生搬硬套。同时,扶贫扶志更扶智,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鼓励群众创事干业,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刘伟帮扶的13户贫困户中,有1户五保户、5户低保户、7户一般户,他针对不同贫困户,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措施。动员杨文宝一家争取产业补助扩大养殖;劝导和帮助李孟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同时,刘伟积极助力相关政策落地见效,解决贫困户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实现全域脱贫,全县上下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在精准识别上下实功,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贫困发生率明显逐年下降,51个贫困村于2016年全部出列,截至2017年底,未脱贫4579户、1173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6%,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夯实攻坚基础 落实攻坚责任
怀远县将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工作,坚持做到源头严把、过程严控,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全面查准核实扶贫对象,加强定向跟踪,实现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确保结果精准真实,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通过2015年开展的“建档立卡回头看”、2016年开展的“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和“精准再核查”、2017年开展的“动态调整”,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怀远着力构建返贫预警和防范机制,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定向跟踪,加大帮扶力度。建立专人负责、定期核查、同步清洗的数据管理制度,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筛查出的问题数据,组织乡镇同步更正、补充和完善建档立卡基础资料和系统数据,加强行业部门之间的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基础数据质量。
怀远按照《蚌埠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的要求,从县级领导到村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长和帮扶责任人,建立层次清晰的责任清单,构建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镇、村两级负责具体落实。按照职责分工,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各级书记抓扶贫、全县上下促攻坚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强化定点扶贫工作。该县每个贫困村都有领导联系,省、市、县、乡选派338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全县驻村帮扶,安排9421名联系帮扶干部直接帮扶贫困户,强化帮扶责任落实,逐村、逐户、逐人精准落实帮扶各项措施。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怀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17名。各乡镇除了分管领导之外,还配备1名挂职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专职从事扶贫工作。同时设置扶贫工作站,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设扶贫工作室和扶贫专干,真正做到扶贫工作有人管、有人干。
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支持脱贫攻坚的“1+17+N”政策文件,从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责任分工、完成时限、检查验收等方面逐一量化、细化、实化。每个文件都有配套的组织保障体系,做到年初有分工、年中有调度、年末有考核,确保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完备、工作导向明确、措施落地见效。
强化执纪问责。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侵占挪用等问题,共查处问题8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3人,组织处理86人,移送司法机关8人。
落实攻坚措施 疏通脱贫通道
怀远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围绕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稳定脱贫得到强化。该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全覆盖要求大力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措施,以多元化增收措施补齐产业扶贫短板。
目前,怀远全县51个贫困村均发展了1项特色产业,已培育蔬菜、林果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以及特色粮油等产业达标的贫困村42个,特色种养业发展达标率达82.3%。同时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发展直接增收,达到稳定脱贫。该县有12235户自主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453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以务工就业、土地租赁、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54个村级、96个户户联建光伏电站项目全部建成并网,1920户贫困户直接受益。新建成扶贫车间17个、扶贫基地371个,带动贫困户3649户。
与此同时,该县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都得到了全面推进和提升。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怀远积极推出就业培训教技能、转移就业促脱贫、创业带动帮脱贫、岗位安置保脱贫等系列就业扶贫攻坚有效举措,技能脱贫培训903人,发放补贴168.74万元,培训合格人员达成就业意向322人,全县共开发居家就业岗位4403个,推荐268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居家就业,截至2017年底,实现就业扶贫1566人。
扶贫先扶教,怀远县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2017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处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寄宿生兑现教育资助政策7743人,共计发放资助金817.1205万元;资助“雨露计划”学生751人,发放资助金177.15万元;对415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244万元,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
为避免一病重返贫困县,怀远县强力推进健康脱贫。全力构建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和慢性病补充医保相互衔接的“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体系,着力解决因病致贫现象,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实际补偿,努力降低贫困人口看病负担。同时,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健康体检、慢性病鉴定等工作。
此外,针对那些确实无法依靠自身脱贫的贫困人口和家庭,该县提高社保兜底标准,如农村低保标准由户年人均2400元调至4228元,实现农村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得到有效衔接,确保应保尽保,应纳尽纳。
社会扶贫聚力 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怀远县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初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该县通过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仅2017年认领扶贫项目95个,认领项目投资总额达1663.12万元。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灵活采取捐资、助学、提供就业岗位等多种方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实现脱贫的基础,怀远县近年来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让群众享受到更实在的脱贫成果。2012年以来,怀远县财政先后投入3616万元开展“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全县共拆除旱厕7000余个、破旧猪牛羊圈12314处、违章搭建房屋146个,补植绿化5万多亩,粉刷墙体95万平方米,农村整体环境明显改善。2017年,该县以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契机,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7700多万,配备环卫人员1700多人,购买垃圾清运车60多辆,安装240L垃圾箱17288个,加强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重点抓好乡镇驻地、村庄、道路沿线、景区周边等农村陈年生活垃圾治理,共治理陈年垃圾2万余处6.3万余吨,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落实财政资金 制定后续计划
怀远县坚决执行地方财政收入增量不低于20%增列专项扶贫预算,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其中可统筹部分的50%用于脱贫攻坚,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和地方债务资金支持脱贫攻坚,2014年至2017年度共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达3.83亿元。近年来,全县整合投入用于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资金累计达40亿元。各项资金的投入为全县顺利完成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严格按照《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怀远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履行监管职能,实现监督重点由事后督查向关口前移全过程监督,使资金监管贯穿于管理、审批、分配、拨付全过程,最大限度保障项目资金的使用安全,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健康、有序运行。
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49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集中安置点配套道路、绿化、亮化等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还对66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在脱贫攻坚中,该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投资13800万元完成16个贫困村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更新改造小型泵站204座17273千瓦,沟河清淤疏浚686条,新打机井766眼,修复机井1579眼,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4个,建设总规模95.12万亩。投入24527万元,建设16个乡镇水厂,铺设管网3939公里,解决48.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3016户贫困户安装入户自来水。投入16.5亿元实施电网改造,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高压线路59公里,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高压线路107.6公里,低压线路2394.51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1038台,增加配电容量28.31万千伏安,改造用户数11.23万户,完成849口机井通电任务,为农村生活生产提供了有利保障。建设农村道路1200公里,其中贫困村道路硬化工程160公里。
脱贫摘帽,只是短期目标,不是终点。为了全面完成到2020年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怀远县委、县政府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定后续帮扶计划,将在2018年-2020年投入资金50亿元保障实施产业振兴提升行动、农村生产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农村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等十大攻坚专项提升行动,进一步夯基础补短板、抓重点攻难点、提信心增干劲、明责任强落实,为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积极落实县领导联系乡镇工作机制,各乡镇的联系领导对该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坚持分管县领导每周调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将每月6日定为“全县脱贫攻坚推进日”,各扶贫干部深入乡镇、村广泛开展帮扶工作,大力宣传扶贫政策,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目前,全县上下正在通过开展大开工、大走访、大观摩、大表彰等活动全力推动十大攻坚提升行动落地生根。
怀远县委宣传部/文图
主要经营木材加工的龙亢镇韩庙村1号扶贫车间,年营业额达600万元,累计带动贫困户12人就业,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