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想要扛大梁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面积2.7万平方公里,是新疆最小的地州,总人口48万,耕地面积仅有272万亩,一般公共性预算收入20亿元左右,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博州分行也是农发行新疆分行较小的二级分行,所辖两个支行、一个营业部。

2014年,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该行长期以来积压的历史性风险贷款和2.65亿元的不良贷款井喷式爆发,就像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农发行博州分行这个集体的头上。但博州分行的干部员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坚定改革信心、鼓足创新勇气、加快发展步伐,迎难而上,凝心聚力,终于实现不良贷款持续“双降”,业务发展稳步推进。

该行行长朱雪峰说:“我们以党建为统领,以转作风提升质效为抓手,以转变观念谋划发展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攻坚克难清收不良;一方面坚持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压实责任,开拓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突出一个“早”字

2018年,该行在金融扶贫和服务三农进程中坚持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建立并逐步完善金融扶贫和支农信贷资金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探索出由地方州财政局、农发行、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签订四方合作协议,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共同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政银保担“四位一体”的融资模式。

年初,面对国家政策调整的新形势,该行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调研,把握政策,大胆开拓,积极跟进,有效推动了业务发展。一季度在新疆农发行系统整体业务下行的情况下,该行仍然逆流而上,实现盈利2487万元,同比增盈759万元,增幅44%,排名新疆农发行系统第四。

今年5月,该行率先打通PPP项目的“最后一公里”,向博乐市南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精河县2017年城市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PPP项目成功投放首笔贷款1.96亿元,这也是新疆农发行系统向政府购买服务转PPP项目投放的第一笔贷款。非棚改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创新模式的破题投放,为新疆农发行系统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明确一个“严”字

农发行博州分行在前几年培训的基础上,以《信贷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手册》等为载体,逐步开拓和创新培训模式,坚持每周四完成一次培训,采取人人上课堂、人人讲业务的形式,把培训内容、现场互动和考试紧密结合,为全行员工介入新领域、开展新业务积蓄了力量。

在棉花信贷监管领域,以创新平台机制为抓手,农发行博州分行副行长蔡胜牵头研发出“互联网+云模式”为架构的棉花信贷手机监管系统,在前两年试运行的基础上,今年又对监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系统将棉企信息、籽棉验单、过秤结算、资金兑付、皮棉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主要环节形成大数据实时传输与企业同步运行。信贷人员通过手机监管系统就能准确、及时、便捷、多维度的掌握棉花企业生产全流程信息,既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有效解决了监管力量不足和监管难的问题,为防控棉花信贷风险筑牢了一道“防火墙”。

该行从主要领导做起,遵循“以诉促收,明晰产权,打包处理”原则,探索清收方法和手段,攻坚克难清收不良。不良贷款率由2014年的6%下降到2017年末的1.8%,无新增不良贷款,实现了不良贷款持续“双降”。

推动一个“稳”字

通过转变观念提升质效,通过改革创新推进发展。存款余额从2014年末的6.29亿元增长到2017年末的28.88亿元,日均存款增长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其中精河县支行贷款投放量和余额占到全州金融机构的40%,总量和增速位居全州金融机构之首。经营效益2017年实现扭亏为盈,业务发展呈现存款、贷款、效益增,不良贷款占比和绝对额双降、费用降的“三增三降”良性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农发行博州分行贷款余额61.99亿元,同比增加18.55亿元。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朱雪峰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发挥‘小个子扛大梁’的作用,到年末贷款余额力争突破100亿元,实现小行大跨越,昂首阔步迈向业务大行和效益大行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