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至8月是传统的休渔期,渔民纷纷上岸修补渔船和生产工具。但最近,海南省临高县海丰养殖基地码头上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前来收购的鱼商蜂拥而至,一筐筐刚从深海里起出的金鲳鱼被装进冷藏车运走。
“企业+银行+贫困户的合作模式使我们的海洋牧场不断做大。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在休渔期也能吃上海鲜。”临高海丰养殖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黄达灵说。
“渔家的孩子出海早”,今年63岁的黄达灵是海南省临高县新盈镇头咀村人。因为家境贫寒,他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就退了学,跟着父亲出海打渔。
1996年,黄达灵搞起养殖业,开始养殖军曹鱼。但因为一次洪水,10多万条鱼在7天内全部死光,令他损失了280多万元。
这次失败的养殖经历,让黄达灵注意到深水网箱养殖的安全性和可控性。1998年,黄达灵向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租到8口挪威旧网箱,每年租金5万元。
2002年,他接手这8口网箱后,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改造整修,并结合海南海况实际制作安装了新的网箱。在他的不懈坚持下,第一年就获得了175万元的纯利润。
2011年9月29日,强台风“纳沙”登陆临高,数以百计的网箱“全军覆没”,海边一片狼藉,养殖的几百万尾金鲳鱼全部死亡。事后统计,这场台风对海丰养殖公司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200多口网箱全部被打上岸,公司损失7900多万元。
黄达灵说,这次惨痛教训让他认定发展海洋养殖必须要有技术做后盾,技术不过关,就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他和三亚的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合作,成功研制出一套固定系统,可以抗14级风,为深海里的金鲳鱼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该项研究后来获得了国家海洋局颁发的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南省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一等奖。
现在,海丰养殖公司已获得6000多亩海域使用权,建成投产422口深海抗16级风浪网箱,成鱼年产量可达8000吨,年产值约1.35亿元。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海丰养殖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网箱养殖龙头企业。
“黄达灵的网箱养殖获得成功后,渔民抢着加入他的深海网箱养殖合作社,但很多渔民由于缺少资金,限制了发展。为此,我们支行共先后向该公司的21个下游客户发放了贷款,累计支持海洋网箱养殖达4000余万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临高县支行行长黎小锋说。
成熟的致富模式加上邮储银行的金融支持,使越来越多的临高渔民加入到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的行列,不仅减少了过度捕捞海洋资源的无序生产,而且带动了一批渔民致富。截至2017年10月,黄达灵已经与9个乡镇、83个村委会、约9000户签订了扶贫协议。
渔民符亚武曾经在内港养鱼,如今也是深水网箱的养殖户了。“刚开始由于缺资金无法扩大规模,后来由黄总担保,我从邮储银行贷到了款。如今我的网箱养殖规模已从当初的2口拓展到现在的15口。由于网箱技术过硬,虽然去年受到两场台风的袭击,但仍然丰收了。”符亚武说。
黄达灵说,他要和邮储银行建立更为深入的合作,让更多的渔民加入到海洋养殖项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