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全局。涉农银行应深入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调整信贷结构,扩大贷款的覆盖面。一是不断开拓农村信贷市场,积极支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储运、加工,增加“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信贷需求;大力支持农村龙头企业、二三产业、小城镇建设、中小企业、优质个体客户群、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二是灵活投入资金,方便农民贷款。根据农民自身信用等级、经营的项目,灵活确定贷款额度和合理约期。同时,按照“小额、分散、安全、效益”的原则,将农业信贷业务做大、做优、做强,农业信贷结构做小、做散、做精。三是开展金融信息咨询业务,为农村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各种银行信贷业务、投资、理财等方面的金融信息。
创新支农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在信贷支农行为上实现创新。在抓好基础农业贷款投放的前提下,积极投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贷款,为农民开创新的效益增长点服务。二是在信贷支农方式上实现创新。探索建立“银政企”合作支持中小企业的新模式,加速拓展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市场规模,积极开展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业务流程、贷款种类和担保方式的创新。同时,大力开发个人消费贷款、出国劳务输出贷款、种养大户信用证贷款等贷款品种。三是在支农服务上实现创新。进一步搞好存款、结算、贷款、保险、理财、信息咨询等多功能服务,改进完善授权授信机制、贷款定价机制,创新贷款担保机制。
加强信用村镇建设,提高业务竞争力。一是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按照调查建档、初评公示、审查定级、授信颁证、按时年检的流程,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的评定和发放工作。二是扩大信用户贷款额度,根据信用户经营项目和经营实力,把握支农资金的投放时机与节奏,适当提高贷款额度。三是合理确定信用户贷款期限,根据信用户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合理安排资金的配置与使用,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四是适当优惠信用户贷款利率,根据信用户等级,适当控制利率浮动的幅度。五是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导农户、贷款户合理调整生产经营结构,防止盲目性调整,防范市场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安丘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