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带来百业兴

过去的四川仪陇县有多缺水?14年前的一份调查报告《仪陇26万老区农民饮水困难》清晰地记载着:“每年都有近半年的时间天旱,每家都得出一个劳动力,整天到3公里外的沟坝里找水。”这是当时仪陇大地水资源匮乏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仪陇县紧紧围绕“治水兴仪、兴水惠民”的总体战略,兴修水利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小水利撑起大产业

在脱贫攻坚中,仪陇县坚持让水利项目全力服从脱贫攻坚,充足的水源保障为贫困村成功招引了一批涉农产业,为贫困村脱贫增收夯实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2016年,仪陇县一批水利扶贫项目落地周河镇岐山村,该村整治山平塘11处,修建蓄水池6个、排洪沟400米、灌溉渠系1000余米。水利基础设施完善了,水源有了保障,该村当年成功引进仪陇众合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红心柚产业。村民还流转了土地,种上柑橘和大头菜,昔日的旱山田变成了村民的经济园。

仪陇县赛金镇潮水坝村内,连片的柑橘树苗翠绿欲滴。海升柑橘产业园负责人说,有了水利保障后,柑橘产业就有希望了,产业园采取全自动化滴灌技术,所需的水资源全部来自村里的3口山平塘、2个提灌站、6个蓄水池。

自2014年以来,仪陇县总投资达27282.05万元,共新建“五小”水利工程1552处,整治“五小”水利工程892处。

一水带来百业兴。走进仪陇县日兴镇的黎明村、新政镇的安溪潮村、马鞍镇的险岩村等,都能见到小水利支撑起了大产业。

蓄水助农保丰收

仪陇县金城镇红岩村村民许世荣家的稻谷去年大获丰收。这得益于村里根据政府的规划,整治了山平塘,建起了蓄水池。许世荣说,有了蓄水池后,秧田再也不怕天旱了。

许世荣只是仪陇县水利扶贫项目助农促丰收的一个缩影。

自2014年以来,仪陇县新建中型水库1座、新建小(一)型水库1座,新建山平塘85座、整治山平塘756座,新建石河堰12处、整治石河堰17处,新建蓄水池794口、整治蓄水池81口,新建提灌站10处、整治提灌站6处,新建渠道649条327公里、整治渠道32条27公里。一个个水池、一条条渠系、一座座水库,成了村民的“聚宝盆”,滋养着田间地头的庄稼。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对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级项目,仪陇县通过抽选、群众议事会议等方式落实施工单位,施工全程由群众参与监督管理。为了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永续利用,自2014年以来,仪陇县将8万立方米以上,100万立方米以下的117座小(二)型水库和59座山平塘纳入水库管理范围,每年给予每座山平塘3000元的维修管护费用,还统一落实管护人员,确保工程有人管。

饮水安全有保障

饮水安全是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仪陇县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新建水厂、延伸管网、分散供水等形式,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该县聘请了设计单位,编制了《仪陇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典型设计图集》,统一标准,按照“先建后补、定额补助”的方式在每个乡镇建设集中供水站。

日前,记者走进金城镇金印村贫困户聂少秀家,一提到饮水问题,她便连连称好。聂少秀说:“搬到聚居点之前,我们一家4口住在半山腰,时常断水,只能翻山去几公里远的地方挑水,这一来二去就得1个多小时。”如今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她心中充满了感激。

近年来,仪陇县通过争取国家和陕西省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基金、政府债券、易地扶贫搬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等,累计投入4.97亿元,新建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水厂5处,供水总规模达7.9万吨/天,实施管网延伸工程51条,新建农村分散人饮工程2.08万处,解决了54个场镇、210个村居、43.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