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陕西省平利县近年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引导十万土地变资产、千万资金变股金、万户农民变股东,强力推动全县土地、资产、产业要素活起来,促进贫困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确保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增收。让农民不仅收获了绿色的希望,也收获了乡村振兴带来的脱贫“红利”。

资金变股金 一金多用

2016年,平利县探索建立了资金配股分红助推产业精准脱贫新模式。按照财政出资、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的原则,根据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数量,以1万元每人每股,虚拟量化股权的方式,以龙头企业最高限额200万元、专业合作社最高限额100万元的标准,委托农商银行向6家经营主体投放配股资金594万元。配股贫困对象按所配股份分红,兑现保底分红不少于5%,盈利分红不少于2%。

“去年的分红又领了4200元”。首批参与平利县产业扶贫资金配股分红的长安镇中原村村民罗明兰收获满满。受益的不仅是罗明兰,还有她的业主赵德坤。去年年底,赵德坤的企业不仅兑现了5%的保底分红,还实现了2%的盈利分红。

中原村的村民尝到甜头后,激励了大部分群众由静等观望到自发参与。今年,“三变”改革迅速在平利全县11个镇全面铺开。

平利县还制定《“三变”改革财政资金量化折股办法》,把财政支农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量化为贫困户持有的股金,投放到效益好的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股权,贫困户按股分享收益。2018年,该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31.5万元,对接102家经营主体,支持33个计划脱贫村和8个深度贫困村“三变”改革,对6063户贫困户按户均5000元额度进行配股分红。这不仅促进了财政扶贫资金有效利用,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破解了贫困户发展和龙头企业融资难题。

资源变资产 土地“生金”

段家河村将原女娲山乡政府集体空置房屋入股,开发女娲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张店村20年来一直集体经营的千亩荒坡成为本村农民人人有份的绿色“储蓄”银行;中原村将153亩土地入股到申草园茶业等6家农业经营主体,建成了集中连片的高效茶叶基地,实现年利润243.5万元。

这些零散、闲置的集体资源变为资产的事例在平利县已普遍可见。该县通过“三变”改革,积极鼓励引导农户将土地等资源,通过流转入股方式向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户股权,让农户收租金、分股金。截至目前,平利13670户农户向市场主体流转土地14.1万亩,预计年底土地流转入股收益达到2517万元,户均增收1841元。

当前,平利县正将这14.1万亩土地逐渐入股变“资产”,对接10万亩精品茶、10万亩绞股蓝、10万头生态猪、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五个10万亩”产业规划,推行“一村一业一企”,促进贫困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农民变股东 以证获利

去年9月18日,西河镇磨沟村举行宏远梅花鹿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入股分红发放仪式,61户贫困户领取了入股后的第一笔分红。他们不仅有入股分红,还有股权证。贫困户段远茂说:“当股民这件事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家里喂着鸡和猪,每年还能拿分红,加上打工挣的钱,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像段远茂这样享受“三变”改革红利的贫困户,在磨沟村共有111户。2016年,在西安交大、县市监局的帮扶下,该村筹资25万元,为当年计划脱贫的50户贫困户每户提供5000元资金认养1只梅花鹿,每年分红1000元。2017年,磨沟村“两委”在征求贫困户意见后,将61户贫困户每户3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到宏远梅花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分红800元,6年后,每户将获得4800元的入股红利。

在平利,“三变”改革不仅提升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更增强了他们对走向美好生活的信心。随着改革的推进,全县1万多户贫困户都将逐步拥有股权证,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