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灰城变绿了

如今,在新疆昌吉市的每一处,都可以欣赏到满眼的新绿,昔日发“灰”的边疆小城已被今日的“绿”所取代。

近年来,昌吉市加快推进“绿色崛起·美丽昌吉”生态工程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全域角度研究布局生态走廊、绿道系统,高标准制定“绿色+”行动计划和城乡造林绿化“五年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推动“生态置换”工程,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庭院绿化为基础,水系绿化为骨架,道路绿化为网络,公园街头绿地和广场绿化为点缀,串点成线、连线成环,城镇之间以森林、湿地、草场、绿地、绿带、绿道、农地、河渠、水面相连相间,建设各族群众“诗意栖居”的家园。

昌吉市改变以往生态绿化政府包揽的做法,大力宣传倡导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由政府制定统一生态绿化标准,将矿区进行责任划分,由辖区企业、商户、群众自愿进行义务植树,对昌庙公路沿线两侧50米范围内全部进行生态绿化。昌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庄玉廷介绍,目前,全社会共计投入4000多万元,累计近1万人参与硫磺沟春季生态绿化活动,义务植树7000余亩,栽补树苗5万余棵,既解决了政府资金短缺问题,又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守护民生,唤回蓝天,源头治理是关键。控尘、控车、控煤、控烧、控排、控油,一样都不能少。昌吉市致力于打造一条干净的“绿色产业链”。

2016年初,昌吉市在全州率先启动“清新空气”行动,推动清洁能源置换工程。重新划定了高污染燃烧禁燃区,将禁燃区面积由20.78平方公里扩大为52.0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总面积的83.8%。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热电厂是昌吉市最大的供热企业,承担着昌吉市267个小区10万余户居民集中供热任务。2014年至今,该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达到4.93亿元。改造后,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相比于2014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史上最严格火电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少三到五成。

为了切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问题,昌吉市制定了禁采区关停方案和超采区治理方案,通过实施第三水厂和地表水置换工程,对176.2平方千米的一般超采区域、2604平方千米的严重超采区、1145.9平方千米的地下水禁采区、1634.3平方千米的地下水限采区的机井、机电井逐步进行关停和查封,拆除取水管道、潜水泵等取水设施。

今天的昌吉市,绿色产业发展后劲十足,一大批绿色生态项目落地生根。

总投资35.21亿元的昌吉市头屯河河道景观提升工程即将完工。这一工程主要以生态景观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休闲、生态湿地三大功能分区有机衔接,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立体生态互动链。结合头屯河、三屯河流域现状,综合考虑生态环保、产业植入、民生改善、城乡建设等领域发展,激活水岸经济与文化竞争力,全面推动“两河三园(头屯河沿岸景观提升、三屯河流域生态整治、三屯河新疆生态康养示范园、新疆信息产业园、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工程建设。

做“绿”字文章,昌吉市既收获了绿水青山又换来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