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是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区之一,是贵州省最大的马铃薯产区。近年来,毕节市大力实施良种繁育、规范化生产等“五大工程”,201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23.11万亩,产量720万吨,当年带动795个贫困村“出列”、24.82万贫困人口脱贫。
为将小土豆产业做大做强,突破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毕节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并聘请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金黎平为毕节市马铃薯产业科技顾问,建设毕节试验区威宁县马铃薯育种工作站和毕节市马铃薯工程实验室,开展马铃薯品种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同时,注重种薯标准化生产,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苗生产等地方标准正加快制定。目前,威宁县已制定马铃薯生产标准3个以上,成功培育多个中晚熟品种。
毕节积极组织科技力量,对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制定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耕作制度条件下马铃薯产业生产技术规程。2016年,威宁县在草海、双龙、麻乍等10余个乡镇(街道)种植“三膜马铃薯”1万余亩,亩收入1万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亿多元。
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构建立体营销网络与产、供、销一体的马铃薯市场营销体系,毕节市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主产基地县乡与超市、高校、城镇社区和企业等开展对接,建成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13个,年交易能力16.28万吨。以打造“毕节马铃薯”“威宁洋芋”品牌为核心,支持申报马铃薯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支持注册马铃薯产品商标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毕节已有6个马铃薯产品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
通过把发展壮大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等作为带动群众脱贫的有效载体,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逐步形成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截至2016年底,毕节共有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6个、村级以上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6个、建成马铃薯及商品薯扶贫示范基地193.68万亩。威宁县麻乍镇17个行政村全面发展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
毕节通过鼓励农民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充分利用“三变”改革经验,在强化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加强协调指导,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中的参与企业与贫困农户开展利益联结,让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果全面惠及广大农户。
以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打工就在家门口”,以就业创收入。威宁县仅通过大力发展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为当地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目前,毕节市已拥有贵州玖圣淀粉加工有限公司等马铃薯加工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52家。已规划建设的贵州威宁马铃薯交易中心,占地342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西南乃至中国南方最有影响力的马铃薯商贸流通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