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丰农商银行始终立足三农、“两小”市场定位,坚持“优、小、散”的信贷支持战略,重点支持农村经济实体及新城镇建设发展,坚持做好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夯实支农基础
完善管理架构
该行自2015年底转型以来,在管理机制上推出“三岗分离”,从机关管理机构到基层一线支行全部按照前、中、后台进行改革,由过去传统的包放包收、粗放管理模式,向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操作转变。贷前调查、审查、审批、发放、管理等均制定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章程,真正实现合规发放尽职免责,解放前台部门、一线支行的思想包袱,真正做到引导性管理,增强前台部门服务、营销意识,为农户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产品创新
完善客户体验
针对农村地区经济变化趋势及承贷主体变化,民丰农商银行从产品、制度、人员、绩效等方面进行创新,借助地区特色进行产业营销,设计推出更加细化的产品。
该行秉承服务农村经营主体、简化信贷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实施利率优惠等,为返乡创业人员、种养大户、渔民渔户等创业群体量身定制了“青年创业贷款”“农户小额担保贷款”“普惠贷”等经营类贷款。随着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该行及时在宿豫区试点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截至5月末,共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5笔、金额572万元。
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现象加剧,该行及时制定家庭农村类“商圈”管理模式,实现行业人群集中式管理,同时,积极与工商部门对接,每月及时获取新增家庭农场的信息,客户经理及时跟进农场主,做好跟踪服务。截至5月末,共发放家庭农场类贷款138笔、金额2760万元。
针对政府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的推广,该行在宿迁市场首推以农户个人式分布发电站建设的绿色能源贷款“绿能贷”,截至5月末共发放“绿能贷”543笔、金额6395万元。
转变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效率
民丰农商银行改变以往等客上门的工作思路,推出“驻村办公”制度,要求包片客户经理每周要抽出3个半天,每次不少于3.5小时到村办公,防止到村办公流于形式。
该行还规定了具体工作内容:宣传金融知识、收集客户信息、催收不良贷款、协助客户准备信贷资料等,方便了村居农户。根据到村收集的客户信息,该行借助金融主体的消息渠道,建立商圈营销,帮助特定行业农户不再局限于地域约束,从当地支行扩展到业务部、从业务部拓展到总行,将行业客户集中进行管理及信息沟通,既能帮助客户实现行业联盟,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对同类型客户实现集中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强化队伍素质
完善监督机制
自“三岗分离”实施以来,民丰农商银行将原客户经理进行整合,建立更加专业的客户经理团队、授信经理团队、中台团队等。针对客户准入环节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授信经理团队,采取定期淘汰制,按月组织周末课堂进行充电学习,定期发布授信案例分享,集中学习最新行业知识,力争将授信队伍打造成业务精良、知识丰富的专家型授信团队。客户经理授信调查职能分离后,要求他们更加注重农村市场的营销与客户服务工作,提升服务的客户体验满意度。
民丰农商银行要求各支行在每个村上均设立一名村级联络人,总行监督部门不定期根据联络人反馈情况对支行支农服务工作进行考评,便于及时了解客户经理服务态度、辖区贷款客户软信息及贷款需求情况等;同时通过送达授信告知书等必要可行的措施,将服务标准、信贷流程、办结时限、审批结果、责任人员等内容及时向客户进行公示,确保“阳光信贷”全流程公开、透明。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评议机制随机抽调人员开展农村客户经理服务评议工作,进一步强化外部评议对客户评级、拟授信额度准确性的验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