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耕耘期收获

如何坚持金融创新,将新思维植入传统金融业务,让金融产品充满竞争力和创造力,是江苏射阳农商银行小微银行部魏琰琪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魏琰琪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将法巴和IPC的先进金融技术与本土情况结合,创新出一系列贴近本地的金融产品。为了减少审批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批效率,她精简系统流程,设计了最简单高效的审批模式,让一个五六人的小团队,创造了单月审批量超过2000笔的记录。

入行几年,她先后获得“十佳巾帼标兵”“先进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去年,她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魏琰琪2013年进入射阳农商银行小微银行部,她从一线客户经理做起,与其他6位同事赴吉林长春,系统学习德国IPC技术。在那三个月中,她始终刻苦钻研、边学边干、虚心求教。

回到工作地后,因岗位调整,她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独立评审人。刚接触这个岗位时,她有顾虑,觉得自己并不能挑起这份重担。在领导的鼓励下,她努力克服内心的不安,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初次转型。

她发现,一线的营销经验是她宝贵的财富,于是,她开始结合一线经验摸索套路和行业规律,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客户质量分析方法。接触法巴技术后,她开始思考技术转型和落地,将原本复杂的多层次流程改为单线流程,将原本刻板的审批规则调整为灵活的、接地气的选择性审批。为了方便客户,她做了很多尝试,最终让客户实现了一张身份证就能快速拿到信用贷款的信贷体验,先发制人,抢占市场。魏琰琪说,大概是性格使然,她天生就喜爱新鲜的东西,遇到了就去钻研。现在,她又开始学习线上贷款的相关知识,为农商行今后的业务拓展寻找发力点。

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辛勤的劳动。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她做出了许多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更新某评审标准时,她已处在孕晚期。为了不耽误业务入轨,她将工作计划排满,一直规划到预产期前。从此,下班时间由原来的晚上6:30变成了晚上10:30。但她说,这并不辛苦,要感谢当时领导的信任,不仅没有否定她的尝试,还不停地引导和鼓励她,给她时间和空间“试一试”。正是这一“试”,让她对自己的判断更自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

只要在工作中能积累经验、学到知识,付出多少她都愿意。她说,她从来就不缺放手搏一把的勇气,所有的坎坷都是历练,越努力才越幸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更高的追求才有更大的成功。这些小小的成功已经是过去式,魏琰琪并不留恋,也极少提起。她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年轻的同事在一起,有用不完的劲儿和说不完的新想法。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射阳农商银行这个平台上,魏琰琪奉献自我,勇于尝试,敢试错,敢创新。燃烧的青春像火焰,她期待着生命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