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被欺诈”的事件层出不穷。最近,某保健品销售员良心发现,写下一纸悔过书——《我是怎么骗老年人买保健品的》,耐人寻味。
而这名销售员也是受害者。他是某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2015年应聘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当保健品销售员,然后被洗脑培训。公司灌输给他们的理念为:“公司卖的保健品只是个媒介,你们要给老人带去健康和陪伴。”在这样的洗脑之后,销售员开始实战。打亲情牌,先跟老人套近乎,在一些所谓“养生专家”的配合之下,极尽忽悠之能事,向老人推销保健品。
在赚取到高收入后,这位销售员忽然良心发现,他的顾客虽多,但是真正自愿购买的人,可能不足两成。他发现自己用了太多手段,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这不是一条正道。于是,退出这个行业。
他的自我悔过,非常宝贵,这个幡然悔悟,也不失为一种勇气。
在他的悔过书中有三点发人深省:
第一,他回家之后,发现自己的奶奶也经常参加养生讲座,在销售员的推荐下购买保健品,他第一反应就是劝奶奶不要买,可奶奶就是不听,他没想到自己家人也可能会被骗。
第二,那些被骗的老人发现被骗后死不承认的心理。被骗之后,当别人问起保健品好不好的时候,为了维护面子,老人一定说好。
第三,销售人员无所不用其极,一旦老人被确定为客户,有些销售员甚至是每天8小时陪着,买菜买米,端茶倒水,敲腿捶背,相当殷勤,取得老人的信任,从而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老人亲情的缺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开讲座打权威牌,贴心陪伴打亲情牌……保健品推销员们通过一系列手段的运用,骗取他人的钱财。张嘴就是忽悠,出手就是手段,虽然这只是他们的工作,但是有些工作,给再多的钱也不能干。
虽说人各有志,不可勉强,但工作到底有没有好坏?我想是有的。什么样的工作才是一份好工作?
一是看结果好坏。和尚和屠夫是好朋友,和尚每天早晨要起来念经,屠夫每天早上要起来杀猪。两人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结果,两人去世之后,和尚、屠夫却是各有各的去处。
二是看心安与否。歌手朴树有一条生活和做人的准则——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2013年的时候,朋友患了胰腺癌,朴树很想帮助,可却囊中羞涩。正好一个美国品牌拍广告片,开价200万元请朴树唱一首歌。朴树回答:不行。经纪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不了解这个品牌。而这类的邀约,朴树不只拒绝一个。有人问:那怎么筹钱为朋友治病?朴树说:“我可以签唱片公司,卖身。”
三是看工作价值。星云大师曾经提出四点工作信条:一给人信心,二给人希望,三给人欢喜,四给人方便。工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心存善念,即使从事普通的工作,也能成就别人,体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