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事打110”曾是群众的习惯性思维。但这几年在海南省海口市,“有事打110”变成了“有事打12345”。海口12345政府服务热线很“热”,2017年受理办件总量103万件。日均接话量3400多个,最高峰值达1.04万个。
电话铃声不断,人人都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将海口12345热线比作一个热锅炉也不为过。而让锅炉持续发热的,就是热线的党支部。海口12345热线党支部书记张贤海说:“党性就像催化剂一样,感染了身边的同事们。”
在进入海口12345热线工作之前,李燕对“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李燕是一名共产党员,负责的是热线回访工作,最忙的时候,她一天完成的单件达一百多件。李燕笑着说:“过后是觉得有点累,可是工作的时候一点也没觉得累,因为打出的每一个电话,完成的每一件回访,都是在为市民为群众服务,很开心。”她已经怀着几个月的身孕,但暂时还没有休产假的念头,她说:“我们这里的同事很少提休假的,放弃休假主动加班的倒是很多,大家工作起来都忘了时间,忘了病痛,只想着再多做一点,再做得好一点,这样就能为群众多分忧了。”
党员如此,非党员也是如此。王小丽是数据组的,每天工作量很大,她说:“没有人要求我们加班,但我们经常自觉加班。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只能说同事们都是这样的,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冲锋在前,谁退却了都会觉得很羞愧。”人人奋勇争先,这种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在王小丽看来,是张贤海这位“带头大哥”给大家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2017年3月16日,正在办公室忙碌的张贤海接到岳母打来的电话,医生称在医院待产的妻子“情况有点危险”。张贤海还在想着手头上的工作,只在电话里安慰岳母“放宽心,放宽心”。过了好一阵,张贤海将工作安排妥当,这才急匆匆往医院赶。岳母并不知道,就在前一天,张贤海还陪着同事们加班到凌晨4点。
在医院,面对产后虚弱的妻子,只陪护了4个小时的张贤海又急着要赶回单位。即将离开时,妻子含泪问他:“你不是有陪护假吗?为什么不请?”张贤海回答:“这个时候是12345热线的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服务人民,我必须在岗位上。”妻子突然问了一句:“我难道不是人民吗?你该不该为我服务?”张贤海当时愣了一下,最终以“舍小家顾大家”的理念说服了妻子。谈及家人时,张贤海一脸的愧疚之情,但回想起来,12345热线的升级转型就是那段时间打拼下来的基础,他的愧疚感才略有缓解。
在海口12345热线,一些工作台前都挂着“党员示范岗”的牌子,党徽在前,格外夺目。这是海口12345热线党支部打出的妙招和实招。张贤海说:“热线党支部狠抓‘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工作,建立‘党员示范岗’,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在热线前台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在工作中里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在岗位上把良好的形象树起来,在群众中把模范带头作用显出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带动更多同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热线服务队伍。”
在张贤海的带领下,海口12345热线的同志们个个奋勇争先,用心为群众服好务,热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得到市民游客的普遍认可,2017年该热线共受理办件总量103万件;2018年以来受理办件总量78.6万件,日均接话量3400多个,办结率为99.68%,办件满意率92.80%,接通率稳定在94.25%左右。
在热线的“指挥棒”下,海口干部作风发生了质的变化。张贤海说:“以前是市民围着政府转,现在转变为政府工作人员围着市民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海口真正落地生根。”他至今仍记得一名90多岁的海口老市民说过的话:“因为一个12345电话,海口多个职能部门来电和上门帮我解决问题,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到自己是海口市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