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13.1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多万人,区域内有36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比82.95%,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下简称国语)教育全覆盖,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稳步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推进国语教育全覆盖
阿克苏地区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从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高位推动国语教育工作。切实抓好起始年级和国语示范学校,学前、小学、初中一年级,除维语文外,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全面实现国语教学,现已建成38所国语示范学校;根据学生国语水平,全面实行分层补习、分类施教;建立双语教育督导检查、质量监测制度,全面施行“日查、周清、月结、季巩固”;广泛开展国语竞赛、国学比赛,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推进家校联动,在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我教父母学国语”等系列活动,切实防止家庭的语言环境抵消学校的教学成果的问题。
此外,面对全区教师结构性短缺和不能胜任国语教学等问题,阿克苏地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栓心留人”工程,去年以来,从内地各高校引进新老师9401人,对本地5760名不胜任教学的教师转岗分流,有效解决教师出不去、进不来、教不好的老大难问题,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语的目标。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阿克苏地区积极探索、大力推广集团化办学、捆绑式支教、城乡携同发展的模式,城区重点中小学分别与乡镇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建立捆绑协同发展教育集团,集团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统一监测,保证城乡教学规范运行、同步提升。
利用阿克苏地区直播平台,在以往直播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各县市开展优质示范课的质量和效果,初步实现“强校带弱校、一校带多校”的格局,进而实现“专递课堂”。利用班班通、直录播课堂、远程送课等信息化手段,打破空间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薄弱学校同步享受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解决薄弱学校及农村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观念陈旧、国语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推动全地区各县市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此外,阿克苏地区把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作为重要工程,2017年9月实现了农村双语幼儿园“应建尽建”,并强化学前师资保障,采取招录补充一批、支教解决一批、调整优化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着力解决新建幼儿园师资力量紧缺问题。
订单培养产业技能人才
近几年,阿克苏地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兜底作用,围绕地区“六大产业”和“76331”战略定位体系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全面调整和优化地区职业教育结构,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阿克苏地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书记张百和表示,“十三五”期间,阿克苏将重点培养适应地区及南疆其他地州支柱产业现代化生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地区职业技术院校坚持坚持工学结合办学方向,根据地区“九大支柱产业”“四大基地”“三大园区”的快速发展及用工需求,调整专业方向重点培养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订单培养、做学合一、工学结合”在“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在企业,企业将部分生产流程前置到学校,实现“双基地”目标。截至目前,各职业院校累计走访和签订合作协议企业2121余家,企业接受定岗实习学生7449人,接受就业学生4648人,企业参与和开发的专业课程,开展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