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合奏振兴曲

陕西省平利县,享有“中国十佳最美乡村”的美誉。近年来,平利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围绕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和生活美的“五美平利”目标,高点站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并不富裕的平利,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县委书记郑小东的回答铿锵有力:“最关键的是我们做到了‘两个坚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动摇,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平利最大的财富、优势和潜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不动摇,建设美丽乡村的方向不改变。”

早在2003年,平利县就在龙头村、普济寺村实施生态环境、徽派民居、观光农业、基础设施和基层组织建设“五大工程”,在陕西率先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平利雏形。之后的十几年间,先后探索总结出了《村上八个一、户上八个有”建设标准》《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出台了“禁伐令”,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森林覆盖率达76%,每年优良天数保持在350天左右,相继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平利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既注重在建筑风格上选择陕南徽派民居风格整体美,又彰显村庄功能定位上的个性美。近年来,先后成功打造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特色小镇、景区节点、精品旅游村串珠相连的美丽乡村旅游环线,建成了一批特色景点,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格局。2017年平利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称号。

平利一方面立足生态优势,把绿茶确定为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大户规模种植,发展茶叶、绞股蓝产业园面积超过23万亩,发展茶叶大户245家,“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在全国首创了社区工厂就业模式。平利把“挪穷窝、挖穷根、避险情”与“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同步思考、一体谋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进驻社区。共发展各类社区工厂65家,吸纳搬迁群众就业450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社区工厂成为2017年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案例和十大经典改革案例。

电子商务也是平利的特色产业。通过免费培训、扶持开店、政策奖补,累计开发农产品30余款,发展网店796家,培育电商企业42家,实现了农村电商网点全覆盖,平利成为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

乡村振兴,农民为本。如何让农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找到归属?平利注重下好精神脱贫 “先手棋”,志智双扶,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定期组织“脱贫励志模范”“脱贫标兵”等评选活动,通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带动,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共评选出脱贫自强标兵137名、苦干光荣户1145户,传递了勤劳致富正能量,增强了自主发展内生力。

平利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核心追求,以提高脱贫质量为核心,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全县上下的工作重点重心、主要时间精力、注意力和执行力向脱贫攻坚聚焦,所有的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所有可支配的资金、项目等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发扬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苦干真干“三苦三真”精神,推行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电子考勤、“红黄绿”精准攻坚办法三个“全覆盖”,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个季度在陕西省考核中排名第一,并获得全省优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将会有更多的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踏上小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