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秀丽韵自来

这里山巍有魂,水活有韵;这里历史悠久,底蕴厚重;这里民风淳朴,民族和睦。辽宁省清原县拥有一片原始次生林,陆续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深呼吸小城等多项荣誉,被誉为“绿色屏障”“矿藏宝库”“四河之源”“天然药园”。

近年来,清原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的战略定位,遵循“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大能源”县域总体发展思路,科学施策、强力推进科学造林、发展林业经济、保护林业资源等工作,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强化保护青山这一“立县之本”,推动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水利工程项目。近年来,累计投资1.72亿元,进一步完善了全县以防洪、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为核心的水利综合支撑保障体系。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开发建设“森林氧吧”“森林浴”等旅游项目的绝佳之地,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目前,拥有红河漂流AAAA景区,沙河子、筐子沟、岗山、浑河湿地、东砬湾等景区驰名省内外,被评为省级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聚隆滑雪场、御花园生态观光农业等项目正积极推进。

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玉龙溪、筐子沟、南天门等旅游景区共接待各地游客1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800多万元。清原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实现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大融合,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业态,备受游客青睐。

结合发展实际,清原科学制定并大力实施“4+4”产业发展计划及“一二三”空间规划,围绕“北方巴马、辽宁雪乡、满族民宿”这一旅游品牌,倾力打造“一城五小镇、两线二十景”旅游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旅游+”这篇大文章,努力将清原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全域+全季”健康休闲度假养生最佳地。

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做好提速致富新文章,清原县委、县政府认真梳理全县旅游资源,坚持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域+全季”旅游标准,紧抓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满族民俗特色项目三大板块,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延长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

清原先后获得了由辽宁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协会颁发的“乡村旅游贡献奖”,大苏河乡被评为“2017年省级特色旅游乡镇”,三十道河村、沙河子村被评为“2017年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沙河子满族村寨、红河宾馆、蓬莱山庄被评为“2017年省级农家乐”。

农业要振兴,特色产业是重点。今年以来,清原县委、县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持续做大做强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米、花卉苗木、山野菜五大特色绿色产业,用特色农业托起农民的致富梦想。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如今全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46家,家庭农场达到166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4家,省级合作社5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5家。

清原县将继续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持续推进五大特色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争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