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如何成为高效产业

6月6日,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竹荪种植基地,竹荪种植大户冯再国接订单、采收竹荪蛋、装箱、发货,忙得不亦乐乎。2016年,冯再国在高峰村大旺竹海楠竹林里试种食用菌获成功,并逐渐扩大种植规模。2017年,收获木耳1000多斤,竹荪300多斤,依托互联网平台,所有产品在网上销售一空,纯收入30多万元。

在一次聚会上,口感鲜美的凉拌木耳、竹荪鸡汤引起冯再国的注意。他发现竹荪、木耳、羊肚菌等食材市场前景非常好,而白节镇10万亩楠竹林十分适合发展林下种植,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林下经济的念头。

2017年初,冯再国系统学习了菌种栽种技术,并流转楠竹林30亩,开始试种红木耳。通过探索,冯再国有效解决了户外木耳菌棒变质腐烂问题。露天培育相当于仿生态种植,延长了木耳的生长周期,口感非常好,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之后,冯再国又陆续成功试种了竹荪、羊肚菌等食用菌,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遇上在广东、深圳等沿海城市打工的亲戚朋友回乡探亲,冯再国就用新鲜的竹荪蛋炖鸡招待他们,朋友们觉得味道非常好,就带了很多回去。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新鲜竹荪蛋便在东南沿海城市打开了销路。根据客户需求发货,竹荪蛋采用跨省托运,干竹荪就烘干寄出。由于烘制过程不添加防腐剂,所以干竹荪形状完整、裙摆较长且均匀、色泽淡黄、气味清香。

冯再国说:“去年11月,在楠竹林里种植了30多亩羊肚菌,今年4月底,通过互联网全部销售完毕,亩产400余斤,平均亩产值3万元左右。”目前,50多亩竹荪又进入采收期,每月销售竹荪蛋3000多斤,干竹荪50多斤。他表示,为满足市场需求,明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白节镇大旺竹海楠竹面积超过万亩,土壤及气候等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但近一万元一亩的种植成本,成为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拦路虎”,如何让更多群众从事林下种植致富增收,冯再国一直在苦苦思索。

去年,白节镇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群众在楠竹林里大面积种植竹荪、羊肚菌等食用菌,由公司提供菌种,负责技术服务以及后期销售,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目前,陆续有10多户群众来到冯再国的种植基地“取经”,表示下半年也要种几亩增加收入。

冯再国说:“从覆盖栽培原料、播种及后期管理,只要村民有需求,我都做到有问必答。”林下经济种植成本高,每个环节我都会把有种植愿望的村民叫到基地里来,手把手传授技术,确保他们下半年能够试种成功。

冯再国表示,将以纳溪区打造“万亩竹林示范园区”为契机,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竹荪、木耳、羊肚菌等林下生态绿色产品,让他们在“林菌结合、综合利用、循环发展、农民增收”的立体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