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安徽省石台县旅游的旺季。沿着醉山野景区平坦蜿蜒的景区公路逶迤前行,除了满眼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沿途琳琅满目的饭店。“缘溪行”“醉山居”……一连串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招牌,或位于树旁溪边,或立于村头巷尾,成为景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说起黄岩村民组的农家乐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徐玉山介绍道:“自醉山野景区开放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缘溪村黄岩村民组27户居民中就有21户办起了农家乐,全组136人几乎都在从事旅游,尤其是30名贫困人口,自端上旅游的‘金饭碗’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醉山野景区总投资近20亿元,规划总用地57.2平方公里,分三期进行建设。2015年首开区醉山野——黄崖大峡谷是一个融峡谷体验、森林潜水、登山运动、踏步戏水、山野休闲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缘溪村的黄岩村民组正是这一首开区的首先得益者,先后有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徐玉山说:“之所以有现在的成效,与县旅游局和仁里镇党委政府抓住‘旅游富民’这一主题是分不开的。就黄岩村民组来说,前几年,贫困面还是很大的,目前贫困人口仍然达到20%。依托景区采取景区+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一是放手让那些有能力的农户灵活机动的发展旅游项目,比如营销、网店、超市;其次是通过景区提供固定就业岗位,比如工地务工、景区就业;第三就是依靠扶贫政策扶持贫困人口就地开办农家乐,我们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培育贫困户经营的农家乐上。”
“要不是镇村干部帮助办起了农家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过上安生日子。”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王二妹对当前旅游扶贫的政策心生感激。因病致贫的王二妹一家,去年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尝试着经营农家乐,虽然经验不足,一年下来,还是挣了2万余元。她说:“钱虽挣得不多,但心里有了奔头。”
王红云与王二妹一样,由于家境贫寒,至今还是住在上世纪80年代遗留下的老房子里,虽说位于景区核心区,但缺乏发展资金,抱着“金饭碗”却吃不上“旅游饭”。王红云说:“去年这时候,看到别人都在挣钱,可自己条件跟不上,只好干着急。好在今年年初,村里提供了一笔扶贫资金,加上自己筹措了一部分,将旧房子里里外外全部进行了改造,并养了2头猪,50多只鸡,就用这些土特产品开起了农家乐,没想到还真有不少生意,今年3月以来,接待了800多名散客。”
其实,王二妹、王红云这样的贫困户的收入在黄岩村民组21家农家乐中,目前应该是垫底的,多数已经通过农家乐发展至今已经脱贫的农户,收入已是她们的几倍,33岁的胡昱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不但有着精明的经济头脑,而且具有前瞻眼光。早在景区建设初期,他就投入120万元,新建了拥有15个标间同时可容纳300人就餐的农家乐,除接待临时的散客和团队外,自己还在网上推销自家的旅游产品。今年,就餐客人已经达到8000人,收入18万元,住宿300多人,收入2万多元,预计今年总收入在30万元上下。
徐玉山说:“当然,黄岩的村民能够吃上‘旅游饭’,除了政府的正确引导,醉山野景区在帮助村民脱贫脱困上自然也是功不可没。”景区市场部经理方骥介绍,这两年安排了7名贫困人口在景区上班。景区在帮助当地村民旅游致富上,有着自己一套方法,比如在景区建设用工上,一直坚持使用当地村民;在餐饮与住宿上,尽量不与村民抢“饭”吃;同时积极筹办各类民俗活动,并将这种活动嫁接到当地老百姓,让他们从中受益。
“目前醉山野景区仅开放了三分之一,随着景区的开发,特别是未来高速路口在景区附近的落地,一定会将景区+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做得更好,届时,不单单是黄岩村民组,相信整个缘溪村的农民都能吃上‘旅游饭’”。对于缘溪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徐玉山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