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凤城市西南郊10公里处,是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享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农业公园”等美誉。
曾在村企业当会计的王淑兰坐在自家酒坊门前,一边招呼熙熙攘攘的游客,一边说:“40年前,大梨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穷得叮当响;今天,这个数字已是当年的200多倍,富得流油。”在王淑兰的记忆里,当年的大梨树村是“山上和尚头,河水满地流。地少吃不饱,村民愁白头”。
不认穷的大梨树人坚信,好日子就在党的政策里,听党话、跟党走,就能发家致富。三十多年前,面对荒山秃岭,大梨树人在老村支书毛丰美的带领下,苦干、实干加巧干,干出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改革开放之初,大梨树人到吉林、黑龙江贩运土豆和粮食,挣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凤城最繁华地段开办了县城第一家高档宾馆龙凤宾馆,迈出了商贸兴村的一大步;兴建了县城最大的封闭市场凤泽市场、最大的农贸市场龙泽市场,大梨树村闯出了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发展道路。如今,该村集体总资产已超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梨树人传承发扬“干”字精神,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努力在一产上求“新”,二产上做“深”,三产上提“质”,打造以旅游为核心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推动新一轮富民强村进程。
大梨树村发展设施农业十几年,凭着好口感、好品相的产品,不但拥有国内知名度,还吸引来众多国外客商参观考察。村干部介绍,在一产求“新”上,除了更新品种,大梨树村还成功引进大棚樱桃种植技术,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80个,预计3年后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00万元;加上1000亩暖棚和陆地蓝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0万元以上。
旅游业是大梨树村崛起的根本。万亩花果山春天是花园,夏天是公园,秋天是果园,成为国家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大梨树村新栽果树1.3万株,新建改建葡萄大棚54栋,打造了占地超过46公顷的“四季花海”和占地约1.2公顷的“七彩田园”。
尊重市场、胆识过人且保持头脑清醒的大梨树人,面对“二次创业”乐观而谨慎。该村20组村民杨金颖说:“大梨树人,只要不懒就穷不着。”她家承包了60亩蚕场,还发展养鸡产业,收入不断增长。村民王宏伟说:“在老百姓眼里,发展与幸福的意义,就体现在好日子上。村上发的米、面、油,每年都吃不了;不少城里人送孩子来大梨树村小学上学,我们能不自豪吗?”
改革开放之初,大梨树人摸着石头过河;今天二次创业,大梨树人的每一个脚印都科学精细。村里请来了清华大学规划研究院作长远规划,把视野放到全国,强化“飞地经济”,力争在一线城市发展合作项目,稳步拓展域外市场,逐步把大梨树村建设成为“总部经济”集散地。同时,投资千万元全面提升景区建设水平,打造省级田园综合体;继续完善“三补一奖”惠民办法,每年拿出500万元为村民发放福利待遇,使全体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真正共享二次创业成果。
大梨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毛正新说,“干”字精神的核心就是为民谋利,传承和发扬“干”字精神,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着重发展民生,将发展成果惠及全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