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隆回县桃洪镇南塘村,43岁的王树林在大棚里一边采摘着丝瓜,一边念叨:“丝瓜不遭虫子,不用喷药,纯天然、无公害,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
两年前,王树林在农贸市场上出售农产品时,发现丝瓜每斤价格达2元多,就动起了种植丝瓜的心思。可一打听,建设大棚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这可把他难住了。正巧这时,中国农业银行隆回县支行正在开展“创业贷”信贷产品宣传,他当即询问详情。客户经理经过实地调查,决定给他授信5万元。
有了起步资金,王树林如鱼得水,很快就建起了蔬菜大棚。现在他的蔬菜大棚面积达到5亩,丝瓜从开花到上市最多60天,按每斤批发价格1.5元计算,每亩地能收1.5万元。如今,王树林不仅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菜能手”,还示范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
为提高“创业贷”的社会认知度,农行隆回县支行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挂条幅、散发宣传单、走街串户等方式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同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针对借款人的不同情况,分类建立“创业贷款专项台账”,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利率优惠,减轻创业者的创业负担,帮助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要不是打工能多赚点钱,谁想常年在外打工?谁想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隆回县北山镇新连村青年农民李洪水的一席话,道出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心声。
小李与妻子以前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在外地务工,平时很少回家。可即使这样,也没能让家里的生活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2018年春节回家,看到破落的家院、生病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小李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想回家创业。他和妻子商量,并结合村里的实际,决定种植大棚蔬菜。可算上打工攒下的钱,还是不够前期投资,算来算去,俩人就蔫了。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夫妻俩去了村主任家里,经过一番商谈,村主任带领小两口来到农行申请贷款,农行经过调查走访后,很快为其办理了5万元的青年创业贷款。夫妻俩踏实肯干,大棚很快建立起来,加之二人精心栽培护理,第一批蔬菜就卖了个好价钱。
小李高兴地说:“农行提供的创业资金,让我从‘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也圆了我们与家人的团圆梦。”受李洪水的影响,村里其他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乡,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作为弱势群体,山区农民在致富路上面临着缺乏资金、技术及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持农民致富,农行隆回县支行积极推出农民致富、农民工返乡创业、巾帼致富、大学生村官创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一系列信贷产品,支持与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与第三产业。
小微企业大都缺少抵押物,很难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农行隆回县支行组织客户经理主动营销、进厂入户,通过灵活设置“法人+自然人”“抵押物+保证人”、由商户贷款担保协会以及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担保等方式,千方百计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贷款难问题。
桃洪镇四社区居民谢先民是一家民营企业主,他租赁北山镇1200多亩荒山建起油茶基地,创办了一家以油茶种植、加工为主的涉农企业,由于投资回报周期长,他在创业之初就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加之没有抵押物,他跑了好几家银行申请贷款都没有成功。农行行隆回县支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一周内就给予企业授信100万元,解了谢先民的燃眉之急。
“真没想到资金难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真没想到农行会主动上门推销贷款,真没想到客户经理能上门办理贷款手续,是农行帮我走出了困境,圆了我的创业梦。”能得到农行的贷款支持,谢先民感到很意外,一连说出了三个“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