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太和”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紧扣建设“平安太和”这一中心,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手段、新方法,推动全县综治基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治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综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2017年,太和平安建设成果踊跃呈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五个到位”显作为

思想认识到位。太和成立了综治工作(平安建设)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以“8158”工程为主体,配套12个子方案的整改工作体系,细化分解整改任务200余项,实行量化绩效考核,明确“摘帽、创优、争先”目标。

机制执行到位。县综治办每月8号、18号、28号上午8点半准时召开乡镇综治办主任例会,通报情况,汇集问题,研讨方法,限时解决,于每月初交办任务清单,月底由县综治委牵头,对任务清单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组织保障到位。今年以来选调7名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委政法委,选强配齐840名县乡村综治专职人员,为基层综治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确保平安建设经费人均1元标准的基础上,又拿出人均10元的经费,用于基础建设和工作经费,为开展综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

法治宣传到位。创设“电视有图像、网络有内容、电话有提示、农户有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网络,分别在县、乡、村三级升级建设192个法治文化广场。

督导问责到位。县综治委对每季度考评排序后三名的乡镇和单位给予挂牌整改,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对年终总评后一名的乡镇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后二、三名的实行重点管理,后四、五名的给予黄牌警告。

“六个突出”求实效

突出民生助脱贫。优先在22个贫困村实施“村网”工程建设,安装了6798个监控,与县四期“天网工程”联接,形成了全覆盖无死角的监控网。同时优先选聘1732名贫困人口担任村治保员、调解员、联防队员、网格员,人均增收约3600元。

突出整改转作风。按照“8158”整改方案的要求,今年四月份开展了政法干警作风整顿专项行动,设立了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投诉平台,通过查办、督查、调度、公开处理等办法,推动政法干警工作作风的转变、履职效能的提高、舆论形象向好。

突出外延优服务。探索试点在太和籍流出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建立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站,设立流动党支部,以综治服务站为中心,在太和籍流出人口较为集中的县乡建立服务点,形成“流动党支部+综治服务站(点)”的区域协作机制。

同时,突出化解保稳定,突出回访求实效,突出重点抓严打。

“八项措施”固根基

按国标建设综治中心,目前,县级综治中心正在加快建设,32个乡镇综治中心和314个村级综治中心均按国标改建完成;据实情划分综治网格,按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总要求,县乡村组四级划分438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网格员手机统一安装了“综治工作宝”APP,围绕社会治安防控、化解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

高标准建设天网工程,县财政投资分四期建成了3860个高清探头,健全环县城出入卡口、城区重点道路、重点要害部位、乡镇驻地集镇和国、省、县、乡主要道路的监控及安全报警系统,实现了与“村网”的有效对接;科学规划建设地网工程,由县综治办牵头与企业按照“技防+人防+保险理赔”一体化的模式,在城区建设860个基站,重点推进了人脸卡口、封闭小区出入管理、人像识别比对等智慧安防系统建设。

此外,搭建综治信息化平台,抢项目建设应急广播,严管理提升特殊人群服务水平,高标准规范基础台账。

(作者系安徽省太和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