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绿色高质特色发展之路

“水绿特色”是江苏灌南最具禀赋、最具特色的生态本底,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按照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更高层次推进产业发展,更大范围汇聚跨越能量,更大力度补齐生态短板,坚定不移走好绿色高质的特色发展之路。

以更新的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切实把绿色生态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一是发展生态环保工业。坚守“新上项目决不产生新的污染,现有项目坚决治理到位”两条底线,牢固树立“讲诚信、服务好”理念,进一步提高技术资本准入门槛,持续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深入推进规模企业培植、重点企业培优、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强、上市企业培育“四大行动计划”,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强力推进机械制造、酿酒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推动绿色建材、光电等新兴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以安全环保倒逼化工、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壮大现代高效农业。更大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食用菌年产值达到60亿元,裕灌、香如食用菌企业实现主板上市,发展稻鱼混养10万亩、高品质葡萄5万亩、淮山药4万亩、花卉苗木4万亩、优质蔬菜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35%,农业现代化水平达90%。三是提升绿色服务业。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重,充分挖掘彰显灌河文化、二郎神文化、魔技文化等本土资源和特色文化魅力,重抓五龙口片区魔幻主题体验、文创休闲、湿地风情、田园赞歌、康养修身“五大功能板块”开发,打造旅游新兴目的地。

以更严的要求狠抓化工园区环境整治。以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决心,更大力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推进新一轮环保整治,确保园区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一是狠抓企业关停转型。严格按照“四个一批”及省市最新要求,重点加大企业关闭重组退出力度,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改造提升、优化重组,大大减少企业数量,迈向更高层次。二是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污水高架管廊、雨水明渠、道路、绿化等扫尾工程,不断提升园区公共配套。进一步加强园区监测网络建设,持续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实时掌握园区环境状况,制定环境应对方案,针对不同环境状况及时做出反应,确保园区环境高标准稳定达标。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环保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强化执法司法联动,对擅自复工、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企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快依法打击处理到位、决不姑息。

以更高的标准建设秀美宜居家园。致力创成国家级卫生县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发展品质内涵,努力让城市更宜居、农村更美丽、群众生活更美好。一是打造精致秀美城区。抓住新一轮棚改机遇,完成剩余260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任务,全面消除城区所有棚户区(城中村)。大力推进“城市增绿工程”“生态活水工程”,新增城市绿化150万平方米,新建30个高品质住宅小区,加快完善道路、菜场、公厕、公共停车位、燃气管网等基础配套,颐高广场、恒基广场、亚欧现代农贸市场等工程建成营运。二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强力推进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计划,全面建成20个精品村、150个重点村,整洁村实现全覆盖,放大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特色文化、生态宜居等方面优势,升级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以上,年内完成李集乡新民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任务。三是构筑绿色生态廊道。围绕“一网两片四轴五线多廊道”规划,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三年新增绿化面积10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3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充分彰显灌南水绿特色资源优势。

以更实的举措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生态红线管控区域保护,大力实施“四大行动”,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一是实施蓝天行动。全面落实禁燃区制度,更大力度加强园区企业废气整治,拆除所有禁燃区内燃煤小锅炉,宏达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减煤目标,空气优良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二是实施清水行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河长制”“断面长制”管理模式,强化工业污水治理,提升污水收集覆盖率和污水处理水平,到2020年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三是实施净土行动。全面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强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减少农业生产对水土的污染。完善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转运体系,大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四是实施绿色行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健康生活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唱响生态文明主旋律,到2020年,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55%、出租车占比达80%,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江苏省灌南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