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9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暨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核电机组一体化堆顶结构载荷试验在四川省什邡市的科新机电完成,标志着什邡高端装备制造实现重大飞跃,“什邡智造”走向国际市场。
此次试验共进行了1组静载荷试验和1组动载荷试验,从更加严苛的工况条件检验了一体化堆顶结构的强度,确保未来的使用安全。
什邡是成德绵经济轴线重要节点城市,一直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形成了以食品健康产业为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产业格局。2011年,科新机电取得了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书,什邡自此正式进军核电制造领域。
去年,科新机电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达成合作,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科新机电制造,历时一年半,完成了华龙一号海外首堆暨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核电机组一体化堆顶结构总成的研制。
作为华龙一号反应堆一回路结构中的“龙”字号产品,一体化堆顶凭着其形象的外形与关键的功能,被誉为华龙一号的“龙首”。相比传统的核电堆顶结构,一体化堆顶实现了设备一体化和功能集成式设计,大大减少了反应堆换料时压力容器开扣盖操作工序,节省了反应堆换料时间,提高了反应堆的经济性;同时,它还兼顾了对CRDM的定位、支承、抗震保护、通风散热等重要功能,保障了核电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在一体化堆顶结构总成制作中,遇到了不少难题。结构成形精度的控制尤为重要,筒体壁厚、筒体截面椭圆度、筒体圆柱度的误差控制,直接影响日后使用的精准和快捷。焊缝接头的优化,直接影响构建的内在质量。科新机电的技术人员将多年来生产压力容器的技术移植到“华龙一号”在一体化堆顶结构装置的研制上,大大满足了装置精度要求。
在制造过程中,科新机电不主张焊接工人和机械加工人员超负荷工作,以避免疲劳出现的失误。但核电技术人员却常常高负荷工作,他们坚守现场,指导、监督、记录每个环节,遇到问题,则反复进行技术分析,试验论证,将难题逐一攻破,传承和弘扬了大国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