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渠道引水 一个龙头放水

一片片生态茶托起致富新希望,一朵朵食用菌催生富民之花,一枚枚绿壳蛋孵出致富之路……梵净山西麓,多彩产业遍地盛开。

建基地、扩规模、创品牌,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少不了资金的保障。为破解产业发展“差钱”问题,近年来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整合涉农资金、用活产业子基金、聚合社会资金,实现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多彩产业。

整合涉农资金

时下的印江朗溪镇三村村,让人耳目一新。听到的是“后进村”变“先进村”,看到的是荒山变果园……

三村村第一书记任林说,去年村里依托生猪代养、蛋鸡代养和经果林苗圃种植,集体经济收益27万元,2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0元、30户每人分红840元。

三村之变,得益于印江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工程。去年,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印江从整合的涉农资金中拿出10777万元支持贫困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因户施策发展产业,保障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户稳定脱贫。

印江财政局农业股负责人说:“通过整合资金,将不同渠道、不同用途的财政涉农资金归集捆绑、统筹使用,解决资金安排碎片化,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17年印江整合涉农资金6.86亿元,筹集市级脱贫攻坚资金5.924亿元,争取省级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11.56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6个,茶叶、食用菌、林果业、生态畜牧产业覆盖贫困人口4.62万人,中药材、辣椒、花椒等特色产业覆盖贫困人口3.95万人。

用活产业子基金

“过去种玉米一年忙到头赚不到钱,现在种蘑菇亩产翻了好几倍。”印江木黄镇凤仪村村民石军辉收入翻倍,得益于龙头企业带动。

2017年,入驻印江木黄食用菌园区的劲嘉集团获得2.25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支持,快速推进木黄食用菌园区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农业智能大棚建设,采取“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石军辉在公司提供的大棚里种了5000棒香菇,仅半年就卖了1500斤鲜菇,赚了6000多元。

木黄镇镇长安益志说:“和石军辉一样,去年木黄镇340多户农民因菌增收致富。我们将用好用活扶贫产业子基金,进一步壮大食用菌产业,打造蘑菇小镇。”

去年来,印江加大扶贫产业项目申报入库,围绕金融机构的政策,扎实做好省级脱贫攻坚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的申报和投放工作,目前获银行批准投资项目12个,获批金额11.561亿元,投放金额3.52亿元,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集社会资金

走进印江板溪镇柿坪村,声声鸡鸣唱出一曲脱贫致富歌,春晖使者余勇忙着组织劳力给客商包装鸡蛋。

2017年是板溪镇柿坪村脱贫攻坚整村出列之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余勇带着积蓄回到家乡,与村里何明、杨再洪、任廷国等6名青年筹资35万元,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通过资金或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发展土鸡养殖,有效带动68户、243人稳定脱贫。

余勇回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是印江春晖扶贫的一个缩影。2017年来,印江创新推进以“聚人才、聚功能、聚民心”为核心的春晖扶贫,汇聚1.2万人的春晖力量,筹措产业资金29.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91个,惠及贫困群众1.73万人。

与此同时,印江以“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为载体,腾飞米业、宏源茶业有限公司、劲强生态农业等18家商会及民营企业,把产业基地建到贫困村、把利益联结到贫困户,帮扶成效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印江18家商会及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8个贫困村实施项目9个,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