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福建诏安县以“三抓三比、十项竞赛”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的把缺少基层锻炼、工作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一线参与工作,让年轻干部跟基层群众打交道,用实际行动换来家乡的美颜、群众的点赞。
做“统筹员”
詹建宇是此次牌坊街项目征迁组队员,作为一名被派到一线的机关干部,他曾先后到深桥港头、南雅园等征迁一线参与征迁工作。
位于诏安南诏镇的牌坊街有关帝坊、父子进士坊、节孝坊、夺锦坊、诰敇申貤坊、天宠重褒坊、囧卿典貤坊、百岁坊八座牌坊,分布在十字街,名曰“十街八坊”。这八座明清时期的石牌坊把雕刻、书法等综合艺术融为一体,堪称历史的活化石。
5月16日征迁工作正式启动,5月24日签约第一户,6月15日全部征迁工作完成。
“在机关的工作经验,让我更能从全局出发去考虑问题。”从政府机关到征迁一线的詹建宇告诉记者。早在征收方案出台前,他所在的6人征迁组已对八座石牌坊涉及的房屋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民意,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召开座谈会、入户讲解等方式积极宣传,并对房屋人员、土地等详细情况登记造册,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
除了是征迁队队员,詹建宇还笑称他们征迁组是“调解员”。在征迁工作中,历史遗留问题、家庭矛盾以及邻里纠纷都需要他们耐心去调解,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除了詹建宇,2017年以来,诏安县从全县范围内统筹抽调34名年轻干部到南雅园棚户区改造、南环城路建设征迁等项目一线去锻炼,在处理各类难事、急事、复杂事中提升能力。
做“学习者”
沈柳清是诏安县牌坊项目征迁组里的“女将”,从征迁工作“零经验”到独立完成一整套签约工作,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在实践中实现了质的改变。沈柳清笑着告诉记者,她是自己主动申请过来参与征迁的,想到一线学习,与群众近距离接触。
今年,沈柳清从西潭镇转战到南诏镇。对于转变,沈柳清说,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与群众沟通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她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而对于业务能力的提升,沈柳清笑称,她有好几个“师父”,林晓舟就是其中一位。林晓舟是南诏镇东门社区的干部,也曾参与南雅园征迁工作。他说,长期扎根社区以及一线征迁的工作经验,让自己更能贴近群众,做好工作。
做“大管家”
7月以来,诏安县竞赛办的杨晓悦和同事们忙着把各个单位报送上来的项目进度情况进行汇总,并要最终形成7页文字、50多页表格的文档,而早在6月初,他就把当月的工作计划写在了工作笔记上。杨晓悦是县发改局抽调到县竞赛办的干部,2010年至今,他一直和项目打交道,从乡镇到县发改局,再到县竞赛办;从只关注500万元以上项目,到关注所有列入竞赛盘子的项目;从只分析全县的项目情况到对所有竞赛领域项目进行环比、同比分析,八年来,杨晓悦适时调整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应岗位需求。他说,变的是环境、方法,不变的是对项目的关注。
如今,一线已逐渐成为诏安年轻干部“蹲苗”的主阵地,先后有235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一线实践锻炼。“一线蹲苗”让年轻干部懂乡情、知乡音、近乡邻,打得赢硬仗,啃得下“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