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祁阳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自然资源和现代休闲农业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但部分景区农家宾馆设施陈旧,接待能力不足,升级改造亟须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近年来,人民银行祁阳支行把推进普惠金融工作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扶贫有机结合,“三位一体”推动工作,支持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人行祁阳支行行长陈智明介绍,结合祁阳县实际,人行祁阳支行提出了普惠金融试点三大目标,即金融服务站覆盖到村、有效授信覆盖到户、金融服务覆盖到人。
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
在祁阳县晒北滩瑶族乡晒北滩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络绎不绝。
“以前存钱、取钱要到30公里以外的祁阳农商银行小金洞支行办理,来回车费贵不说,也不安全。”村民刘金福一边说话,一边从取款机里取了2000元。他说,最近两年自家的家庭宾馆生意不错,需要经常存取现金,现在不出村就能解决了。
晒北滩瑶族乡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5610人,地理位置较偏僻,没有任何金融服务机构。人行祁阳支行联合祁阳农商银行经过多方协调,在一个月内,将金融自助设备全部布放到位。
普惠金融服务站不仅可以让村民就近办理取款业务,还积极拓展新功能,为村民提供交纳电费、话费等便民服务。目前,全县已在农村地区建成112个高标准的普惠金融服务站。
扩大授信度打造“信用村”
针对祁阳乡村旅游经济发达、家庭宾馆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情况,祁阳农商银行对农户进行甄别,对有劳动能力、有可靠项目、诚实守信的农户给予授信。将农户无担保、无抵押的基础授信限额确定为5万元。同时,对实际需求较大和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进行二次授信,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对家庭农场授信最高额度可达50万元。
在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一个写有“信用村”三个大字的牌子,矗立在村口,十分醒目。近年来,竹山村在乡村游的带动下,多数群众都开起了农家宾馆,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用信用换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竹山村村民唐水生说。现在,他仍记得刚拿到那块金光闪闪的“信用户”牌子和一本“普惠金融授信证”时的心情。
农户凭授信证,就能享受由祁阳农商银行提供的授信额度为5万~20万元的贷款,“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随用随贷,利率优惠”,节省了融资成本和时间。
为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人行祁阳支行指导祁阳农商银行以“信用村”创建为平台,采取先建档再授信后放贷的“信贷+信用”模式,降低授信门槛,拓宽支持范围,让普惠金融惠及更多群体。
祁阳县“农商行+信用+信贷”模式,是普惠金融理念的新实践。一方面,实现了“随到随贷、应贷尽贷”,提升了农民群众的信贷获得率;另一方面,强化了农民群众主动提供、完善信用信息的意识,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白水镇竹山村模式为契机,在全县推广普惠金融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5月底,祁阳农商银行对全县605个村(社区)、 15.36万户农户进行了普惠授信,授信总额近6.23亿元,已发放贷款38504万元。
扶贫再贷款推动精准扶贫
“扶贫再贷款既有效引导扶贫信贷资金的持续增长,又使金融扶贫成本显著下降。把贷款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地激发精准扶贫效应,是人民银行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陈智明说。
祁阳农商银行运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推出“产业扶贫贷”“美丽乡村贷”“能人帮扶贷”等多种信贷产品,加大对产业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支持。近年来,祁阳县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2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投入扶贫贷款3亿元,支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9万人。
人行祁阳支行指导祁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风险系数—帮扶—定向投放”定价模型,将金融机构的帮扶效应与扶贫再贷款的利率定价联系起来,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最大效应。该模式既提高了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又有效调动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形成了“贷款—贫困户—扶贫企业—贫困户受益”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