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张掖临泽县内有一条上接丹霞景区、中穿城区、下连黑河湿地的河流,取名流沙河。相传这条河便是唐三藏取经路上收沙僧为徒的流沙河。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流沙河景区,只见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仿佛置身江南水乡。然而,这条《西游记》中的流沙河曾经一度被人们遗忘,因为缺乏治理,流沙河流域长期污水横流,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临泽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地带,为古丝绸之路之要冲、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临泽因水丰多泽而名,是传统的灌耕农业区。
流沙河是黑河最大的支流,河道总长143千米,其中流经临泽县内51千米。流沙河从出山口流入临泽县以下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每年七八月份为主汛期,断断续续泄洪,时间只有20天左右,其余时段均干涸断流,这造成河道泥沙淤积、垃圾成堆,河道功能严重萎缩。尤其是流经城区的10公里河道,常年生活生产污水直排,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形成了黑臭水体,直接影响城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形象。
2009年,临泽县以生态立县为思路,制定了流沙河流域生态恢复综合治理“三期四段”的总体规划。9年来,该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做“活”水文章,培育水系特色产业带的总体思路,把“水清、岸绿、河畅”作为流沙河流域生态恢复综合治理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举全县之力实施流沙河流域生态恢复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治水、节水、活水等举措,完成了流沙河45公里河道的生态恢复治理。
记者了解到,在流沙河上段出山口,修建了总库容1700万立方米的红山湾水库,通过水库调蓄,既拦蓄了上游洪水,提高了河道防洪安全,又为河道生态用水提供了保障。同时在河道两岸修建高标准防洪提,确保了河道两岸农田和丹霞快速通道的安全。还在沿防洪堤两岸植树造林,形成了长40余公里、宽50多米的生态大林带。
临泽县水利局长张福告诉记者,在流沙河城区段,重点实施泄洪蓄水、水域景观、生态环保绿化美化等工程,营造了丹霞山、丹霞五湖、生态植物园等一系列特色人文景观,现已经成为一条生态经济长廊。在流沙河下段,主要围绕湿地保护,对15.6公里河道进行了治理,修建了生态护堤,有力保障了沙柳公路和周边农田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流沙河生态恢复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临泽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逐渐形成了大水面与大绿地交相呼应的城市景观。随着绿洲环境的改善,生态安全屏障的筑牢,当地“戈壁水乡”的独特风韵已经彰显。同时,流沙河生态恢复综合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临泽县城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
“对流沙河的治理也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治理过程中整理开发沿岸闲置土地3万余亩,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城区面积扩大了3倍,特别是通过沿河拓展路网框架,串联重点发展区域,有力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破解了临泽县城发展空间有限、容量不足的瓶颈制约,建成了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临泽县长冯军如是说。
该县依托流沙河开发区,不仅建起1座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引进建成23家玉米种子企业,带动形成30万亩优质玉米制种基地,成功打造了流沙河流域产业带,还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辐射,培育形成流沙河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主的生态工业集群;以流沙河景区为核心,与张掖丹霞、双泉湖等景区实现串联,形成流沙河精品旅游线路;以扎尔墩滩戈壁农业特色小镇为基础,精心打造了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为一体的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区。
冯军表示,临泽近年来通过实施流沙河流域综合治理,聚集了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和文化旅游业,提高了城镇化水平,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