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摔死鸡,有马不能骑,滩大不养鱼,有病不能医,地无三尺平,十年九受灾。”一首顺口溜道出了四川广元市朝天区曾经的贫困。为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朝天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山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
朝天区委、区政府根据地域特征、资源禀赋,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村施策,因户施策,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为贫困村规划一个特色产业示范园,为每户贫困农户规划一个特色产业小庭园(小种植园、小养殖园、小加工园、小服务园),从而实现特色产业的区域化、差异化发展。
曾家山平均海拔1000多米,土壤肥沃,生态优良,通过发展高山露地绿色蔬菜,成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乡镇人均蔬菜收入3000余元。目前,朝天区形成了“山上蔬菜山下果,全区土鸡西北菌,因势利导稳蚕桑,长短结合促增收”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区55%的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中有50%的贫困村建成了专业村;70%的贫困农户形成了“一户一园”的产业格局。
朝天区采取政府补助、信贷支持、金融创新等措施,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投入、“气血不足”的问题,逐步增强贫困农户自我“造血能力”。创新开展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探索出了核桃、藤椒等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模式,实现了“资产-资本-资金”的蜕变,解决了核桃、藤椒等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经济林木(果)抵押贷款1660余万元,惠及贫困农户110余户、贫困人口410余人。
位于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宣河乡竹坝村,村民文国军正在为新产的5万斤土豆的销路发愁时,“直接吃”推送活动让他家的土豆全部从网上卖了出去。2017年6月,因市场趋于饱和,朝天土豆出现低价滞销现象。借助“直接吃”(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起的“朝天高山土豆助农特卖会”生鲜农产品京津沪网络直销活动,不到两周接到了上万份网络订单。
朝天区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电商扶贫示范带,建成乡镇和村级电商服务站23家,引导上百家经营主体加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带动50余种农特产品实现线上销售。
朝天区政府出台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一方面,支持和鼓励贫困农户领办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家庭农场,示范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抱团发展产业。另一方面,朝天区大力促进农业企业、农民专合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兜底、收入分成、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农户带入产业链,分享价值链延伸带来的利润。
四川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魔芋种植订单,建立“土地租金保底+收益分成”的利益分配方式,为农户统一提供种芋,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回收农户生产的魔芋产品,带动贫困村3个、贫困农户106户,贫困农户户均增收700余元。
目前,朝天区培育农业企业17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328家,登记注册农场253家,带动100%的贫困村、52%的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