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率先在宣河镇竹坝村推行“村民积分制+集体经济收益激励”试点,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治理+服务+激励”“扶贫+扶志+扶智”三个结合,探索出“138+10%=让有德者有得”基层治理模式。
竹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兴全说:“实施积分制,让群众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执行者,人人都是监督者,让老实人不吃亏。”积分制是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融合的一项制度设计,是为乡村治理定做的一把“金钥匙”。
积分由基础积分、民主评议积分及贡献积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基础积分包括学习培训、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8个单项,每个单项分值为10分,共80分;民主评议积分20分;贡献积分据实计分,最高20分。积分考评一户一档,统一建立台帐,以一个年度为周期,采取月积分、季度积分、年度积分与即时扣分相结合方式进行。积分制将村规民约用分数进行量化,以积分多少反映村民的思想行为状况,引导村民自觉养成好习惯、逐步形成好风气。实施积分制以来,诚信、友爱等文明风尚广为传播,基层群众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2月11日,竹坝村村支书王兴乾在村委会举办夜校专题讲座,村民文军夹着笔记本,和几个乡邻一道早早地来到教室。说起文军,大家以前对他的印象,就是个典型的“后进分子”,经常为鸡毛蒜皮小事跟邻居吵架,看不惯的事喜欢找政府讨个说法,更不要说参加夜校学习了。文军的变化发生在竹坝村推行“积分制”后。
去年底,文军在学习培训、团结和睦等几项扣了分,他多次到村上找说法,村干部不厌其烦帮他查找问题,用先进典型给他引路,文军慢慢发生转变,现在已变成学习积极分子,遇到鸡毛蒜皮小事也开始讲道理了,邻里关系也变和谐了。村委会墙壁上,“最美竹坝人”荣誉墙熠熠生辉;光荣榜上,清晰地记录着“文军帮邻居硬化院坝”,今日的文军已不再是“后进分子”了。
实施积分制,村“两委”班子组织发动群众有了抓手,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幅增强,村民参与家园建设、公益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2017年,幸福美丽建设项目落户竹坝村,为竹坝的发展带来机遇,但群众仍需自筹资金并出工出力。李兴全坦言:“工作难度有多大,我们心中没底。”后来他们想到用活“积分制”,以“好”和“快”作标准,在建设户“环境卫生”一栏顶格计分,“贡献积分”一栏中大幅加分,用“积分”引导村民自建家园。
李兴全介绍,年度考评得分60分以上的家庭为合格家庭,并按积分从高到低以固定比例评定五星级家庭、四星级家庭、三星级家庭,星级家庭与各类惠民政策挂钩,并按比例享受共计10%的集体经济收益分红,让有德者有得;反之,年度考评得分60分以下的家庭为不合格家庭,将接受一系列“惩处”。
在村民王洪涛家,小青瓦、白粉墙将小洋房装扮一新,院坝硬化得平平整整,新砌的花坛为这一农家小院增添了几分韵味。王洪涛说:“开始确实不想建,后来看别人都干得起劲,我就借了一些钱,自己投劳干。这个‘微积分’能量大哟,谁也不愿积分落后,大家都争着当星级家庭。”
积分制的实施,使群众勤劳致富意识显著提升,竹坝村涌现出了黄羊养殖大户牟天周等一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占比达60%以上,家家有产业、户户是样板的新格局正在呈现,拔掉穷根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