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普惠金融体系可以实现金融的公平化。农商银行是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社区居民的金融主力军,要做普惠金融的践行者。 短板及难点
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作支撑。
但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与金融教育仍然不足。在农村,缺少对新型金融知识宣传成果的应用。二是农村信用体系相对薄弱、普惠金融担保等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本相对较高。三是普惠金融的创新变通性有待提高。居民与小微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但金融机构的创新性受法律、政策影响,很难及时有效满足新时期新需求。四是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高。由于受资金成本、盈利性水平限制,农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保风险、盈利为目标,政策性支持的金融机构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五是特色化、差异化的综合性惠民银行较少,不能有效满足全社会需求,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
意见与建议
发展普惠金融,实质上就是要推动金融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归本源,把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着力于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打造乡村综合服务银行。农商银行要充分依托农村网点优势,继续做好并增加农村金融便利店传统金融服务功能,充分运用好POS、移动终端、微信支付、网银等,发挥出乡村银行的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功能综合化、便民化网点,提供取存贷、网购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还要积极推进金融知识教育,特别是对于偏远落后地区,要不定期将银行“搬”到农民家门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着力于新农村金融服务、增强服务三农能力。组建普惠金融专业队伍,常下乡入户,了解需求。一是优先满足贫困农户的普惠金融需求。加大对贫困户的金融扶持力度,如开通绿色通道、减少贷款担保手续、延期偿还等。二是持续推进三农金融服务转型升级。探索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立一套具有较高可用度和可信度的农户评价标准。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建设,搭建线上综合资金与销售平台来满足农村电商的需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金融担保机制。支持农民产业转型和升级,如推出农家乐旅游贷款等,支持乡村生态建设和农民发展绿色经济。
着力于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居民与小微企业。农商银行要以服务居民消费、满足居民需求为基础和出发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还要建立“微贷工厂”,精准对接小微企业,根据客户特点量身订制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融资、现金管理、资金结算、财富管理、理财顾问等一体化的金融服务。
着力于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农商银行要紧密围绕地方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来推进金融创新,优化产业投放布局,加大绿色信贷行业投放,多搭建银政企平台、主动对接。另外,要尝试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融资市场,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鼓励发展P2P、股权众筹等,为企业和地方直接融资。
着力于打造本土服务最佳、惠民最实的银行。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加特色化和差异化便民功能,提供优质便民服务。二要积极打造社区便民金融综合服务超市网点,提供亲情化、特色化服务。三要让利与客户,为客户减负,让客户得到实惠。
(作者单位:吉林珲春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