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出发点是服务经济健康运行

一旦成为霸权工具,金融就走样了,变得不可持续。仅就金融本身而言,过于弱小或过于深化都不行。一旦金融居于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对于大国来说,就会头重脚轻,本末倒置。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虚拟派生成份,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其可持续性生存的保障。如果像美国今天这样,金融业利润占到整个经济体系的三分之一,金融机构控制着相当部分产业企业,整个国民经济就被金融化了,这将导致一系列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

经济上,产业不仅成为金融资本的掏取对象,而且趋于空心化;食利阶层的凸显,致使整体生产能力下降,财富分配两极化,经济呈现寡头化。政治上,被金融寡头俘获和绑架,政治体制与政府决策失去有效回应绝大数民众需求与国家建设要求的能力。社会上,贫富分化严重,不公平的恶化将导致社会过度分化以致撕裂。

金融的过度化,是一个国家盛极而衰走向下坡路的标志。这早已被英国的历史所证明。一定时期内,金融作为美国的霸权工具服务了其霸权利益,但这也使得金融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

一方面,不断从这一霸权工具运用中尝到甜头的美国,已经走向金融过度化。过度化的金融,不仅给美国自身导致了2008年那样空前的金融危机,严重损伤了其经济实力,也使得金融成为美国社会与政治两极化的罪魁祸首,变成内部矛盾冲突的焦点。

另一方面,深受美国金融霸权困扰侵害之苦的国家,特别是广大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不仅怨声载道,也越来越难以忍受,从而激发了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积极探索寻求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金融合作替代之道。以金砖国家为首的主要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正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在这一道路上,弱化了美国的金融影响力。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滞缓,政治秩序的紊乱,政府治理能力的低效化,美式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退潮,特别是最近与全球为敌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泛滥,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其金融可持续性的基础。

作为美国金融霸权核心的美元体系正摇摇欲坠,美联储长期以来滥用世界性铸币特权,过度发放美元;联邦政府以及绝大多数州地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对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多边机制肆意破坏甚至退出。如此,作为全球货币发行者的角色难以持续,美元体系或将走向衰退和崩溃。

可见,将金融当作霸权工具大肆使用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已。金融,本质上就是一种融资机制,以服务于经济健康运行为出发点与归宿。只有在这一框架内运行的金融,才是可持续的。

由于金融经营的对象已经是完全纸质化的纯粹信用性法定货币,从根本上基于经济运行的金融,不可能不受政治的影响,尤其是在双边和地区性全球性多边范围内的金融合作,更是离不开一定程度的政治协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地将金融合作与运行肆意政治化。否则,金融不但不能有益于经济增长与发展,还会带来危机和冲突。

由此,作为正在强劲全面崛起复兴的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大可不必为美元体系所束缚,以战略上的藐视态度,大胆而积极地规划双边和多边新型货币与金融合作机制;在战术上,高度重视避免现有货币与金融体系给本身发展和国际合作造成过大损害的同时,务实地着眼于不同贸易领域的货币清算和结算,以及多双边货币合作、开发性金融合作、商业金融与资本市场共同开发合作、信用评级合作等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就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公正合理高效而可持续的货币与金融合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