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制造业、服务业中的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的以产品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改变。随着供给的日益充足和产品日益趋同,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主导了市场,进而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个人客户实现充分的信息交互,依托互联网运营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重要商业模式。与此同时,轻资产运营被广泛运用于众多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资产轻量化的运营模式,快速扩大规模和市场。互联网企业为满足其快速扩张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地运用轻资产模式,并以高速扩张、增长迅猛的态势对市场和经济形成愈发显著的影响力。
“互联网+轻资产”商业模式
互联网+轻资产运营企业的下游客户通常为涉及终端消费的个人消费者。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张和日趋饱和,众多行业领域从产品主导市场转型为客户主导市场。“互联网+”运营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零散的客户汇集成为规模化的客户群和规模化的客户需求。
互联网+轻资产运营企业的上游通常为充分竞争的装备制造(包括电子、家电等制造领域)、零售百货(如电商平台)、文化传媒(如视频网站)、现代服务(包括交通出行、餐饮娱乐、医疗教育等服务领域)等行业企业。互联网+轻资产企业具备深入挖掘、精准定位客户需求的能力,并将个人客户碎片化的需求整合为规模化的需求后向上游企业传导,从而成为连结上游企业和下游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以及配置需求和供给的整合中心。
“互联网+”与“轻资产”的结合,最终将规模化的客户群与规模化的社会资源以最优的组织形式整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打破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对现有的客户资源和生产资源进行了重新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经济运行效率的有效提升。
“互联网+轻资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轻资产企业在追求传统维度的客户规模、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更加重视客户忠诚度和客户占有率,即在将同一种产品推销给更多客户的同时,更加强调向同一客户推销最多的产品,要求通过提高单用户收入(ARPU)提升客户挖掘的深度。互联网+轻资产运营企业的客户群体的稳定性和活跃性是机构投资者对其进行估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进行资产轻量化运营首先需要将占用大量资金投入和固定资产的非核心业务外包。互联网+轻资产企业外包生产、服务等业务,可通过整合外部生产资源、服务资源快速提高产能和产量等供给能力,并以此满足和支撑其客户需求和经营规模的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轻资产运营企业的成长过程通常存在发展拐点,拐点到来后企业会呈爆发式增长,主要体现为客户数量和销售收入的成倍提升。由于互联网企业的这种增长特性,机构投资者通常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更关注“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动态发展,而非过去和现在的静态状态,预期企业爆发式的增长而非根据企业既往业绩趋势期待其线性发展。
“互联网+轻资产”企业评价体系
互联网+轻资产运营的新型业态与传统业态有显著差异。一方面,轻资产运营企业以无形资产为核心且难以计量和评价,而重资产企业资产可充分体现于财务报表;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业务规模随爆发式拐点的到来呈非线性几何级数增长,而传统企业呈线性增长。因此,对新型业态企业的评价注重企业的智力资产和未来跨越式发展,而对传统业态的评价则注重当前的静态资产和惯性趋势的延续。
(一)“互联网+”运营评价
在对企业的“互联网+”运营进行评价时,应从技术研发、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再投资、总融资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技术研发:企业应掌握领先的核心技术,具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对技术研发给予充足的人力及资金投入;具有独立定制开发的系统平台,并具备根据客户需求和附加值开发周边软件和增值服务的能力,系统平台和软件运行稳定、界面友好。
2.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应已培育规模化的终端消费者客户群,并可保持稳定的增长;企业市场占有率、单用户收入、客户忠诚度保持较高水平,客户群体中二次消费、活跃用户较多;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较高;具备较强的客户挖掘能力,具备对客户订单信息、消费轨迹、个性需求等客户数据进行采集和积累,并通过大数据应用挖掘客户需求并开发增值业务的能力。
3.再投资、再融资:企业专注主业经营,并以主营优势业务为核心有规划的对与主业具备关联性的周边领域进行再投资;业务扩张遵循既定发展战略及规划,再投资适度、合理;根据业务规模扩张速度适时调整内部管理模式,并最终能够从个人管理向体制管理过渡。
(二)轻资产运营评价
在对企业轻资产运营进行评价时,应从商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商业模式可持续:企业将轻资产模式运用于互联网、文化传媒、电子制造等可有效利用无形资产创造超额利润的行业领域;具备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并以此形成对技术、渠道、人才、客户和有形生产资料的有机组合,实现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的高效协同。
2.供应链管理:企业具备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代工企业建立完备的采购筛选体系,可采购技术、质量业内领先的原材料、零部件;建立充足的上游企业备选库,不过分依赖单一供应商;具备良好的质量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对下游建立布局合理的物流配送网络。
3.财务管理评价:企业应具备持续快速的增长能力,良好的商业信誉,现金流充沛,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能够如期支付供应商、代工商相应款项;经营周转高效,贸易往来正规,商业单据齐全、真实,应收应付、资金流向与商业单据匹配,不存在挪用预收、应付款进行长期投资行为。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授信审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