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塘约之约到塘约之变

村,是最基层的地方,这里的每次变革都关系着我国最庞大群体的精神面貌和物质追求,更关乎着当下的时代精神。在贵州安顺一个名为塘约的地方,十几名共产党员与群众立下改变落后面貌的约定。

穷则思变,省二类贫困村塘约在一场暴雨之后,留下的是“八成劳力外出,三成土地撂荒”的废墟和不足4万元的集体资产。村不村,组不组,家不家,使每个村民体验着孤独无助。11名村干部决定选择自己的命运,选择前途,选择生活,选择同步小康的发展方向。在86名代表的注视下,塘约合作社成立全票通过,这个约定的背后,是全体村民最后精神的归依,是村民生计的依靠。塘约的土地在确权流转,塘约的产业开始调整结构,老人志愿者发挥自己尚存的力气,债民们在精准扶贫下焕发生机。重新组织起来,这不是形式的变化,而是初心的回归。塘约的腾飞得益于合作社和产业结构调整,但更深层次是全体村民的重新组织,才有如上崭新的劳动生活。作为村干部,如何进一步焕发基层生机?要去学习,要去补位,帮扶村民怎么帮也不为过,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民自身产生内生动力。塘约奇迹,靠的是所有干群的团结一心。

塘约村腾飞的关键在于抓住了农村改革的牛鼻子,其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塘约村强化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的新思路,抓党建、讲党性、重学习,坚持“三会一课”不放松,最终探索出塘约新道路。成立合作社,七权同确,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三权促三变,红九条,黑名单……步步为营巩固所有制,踏踏实实共享改革成果,“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村干部要去凝聚党心民心,去建设风清气正的党风,最终带动集体经济的壮大和乡风民俗的再造。

塘约之变,是深化改革过程中土地与人的双重觉醒。深化改革,意味着要把改革开放的成果继承下来,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在土地与人的双重作用下,塘约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实现了山乡巨变,表现在数据上是令人惊异的“三级跳”:外出务工人数从860人降到50人;贫困人口数从643人到全部脱贫;村人均年收入从3786元到10030元。这片赤土地到金土地的实践证明,只要选对路子、建好班子,农村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的。

塘约不同于小岗、华西这样的特例,它在深化改革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是当下农村改革的生动样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村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人民利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精准,让塘约之花开遍基层,让改革之果惠及大众。

(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东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