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也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振兴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事关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意义重大。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四个着力”进行。
首先,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的关键是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便利的行政管理体制。东北振兴最大的障碍之一在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比重失衡,两个经济市场活力都不高,引起这一问题的症结则在于东北几乎都是“国老大”,即除了政府就是国有企业,而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又尚未实现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政府把国有企业当作“举债平台”,国有企业对政府“资源依赖”,彼此相互依靠又相互掣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解放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加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破解国有企业和政府之间过高的关联度,突破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和法治环境障碍,使国有企业“顶天立地”,民营企业“铺天盖地”;另一方面,解决“政府大”的问题,需要依靠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改善东北地区政府服务意识不强,政治生态恶化的现象。同时,结合权力承接方的职能承接力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以防止“基层梗阻”和“中介梗阻”,从而使行政管理更加便利,使“简政放权”落地有声。
其次,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寻求产业快速升级,改变东北三省工业一柱擎天的“独角戏”,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多元产业结构新格局。首先是抓住老工业基地的“根”,厚植重化工业基础,以高新技术和动态市场促进传统工业产业“老树开花”;其次是“伐毛换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农业、服务业、教育、交通、医疗、金融等新业态;最后,根据全球经验,遵循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而尽快实现东北三省产业结构上“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的“三足鼎立”。同时,还要做好产品升值服务,促进产业价值升华,改变东北三省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
第三,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的关键是解决创新创业的动力和能力问题。东北振兴依靠创新创业,而谈到创新创业又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人”,一个是“钱”。从“人”来看,科学家是关键少数。总量上说,东北不缺人才,缺的是盘活人才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从“钱”来看,东北目前的问题在于财政收入锐减,社会资本利用不足,投融资方式老套并且“投”“融”资平台断裂。牵引以上两个关键词的“牛鼻子”是科技体制创新和投融资体制创新,一方面通过科技体制创新,尤其是高等院校“去行政化”和产学研平台“一体化”释放科技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投融资体制创新实现投融资平台一体化,以解决创新创业中“人”与“钱”的困境。另一方面,东北创新创业的特殊性还在于“重创新、轻创业”,创业的意识、氛围、文化、教育等均不足,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创业投资、做好宣传教育、培育创业环境,补齐“创业不足”的短板。
最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发展的目标,民生建设永无终点。东北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三项重点内容:第一,社保及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点问题;第二,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区域;第三,要正确处理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此,首先需要调整理解和建设“民生”的角度,转变“改善民生”就是增加“支出”的观念,树立“民生经济”思想;其次,要找准民生与发展的结合点。从全球经验来看,社会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其具有“公益目标、企业化运营”的优势,既可以解决民生问题又能够兼顾发展问题。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互动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12CZZ052)及2016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教授,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