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合青村地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下贡麻乡,过去的几年里由于草原上的黑土滩逐年不断扩大,可放牧的草场不断减少,村民们的牲畜也不断减少。13万亩的黑土滩对于世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牧民来说,就像是噩梦,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也让这个村成了贫困村。
近年来,下贡麻乡多次邀请专家反复研究,终于探索出一系列办法,在生态上做文章,全力打造燕麦饲草种植基地,让黑土滩变成了贫困牧民脱贫致富的“聚宝地”。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索合青村通过草场流转的方式,由生态畜牧业饲草基地将牧民们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服务,确保种植效果。
牧民更保家里有3口人,是索合青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他靠自家的几头牛来维持生活,但草场的持续恶化让他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合作社成立后我投资了30亩地,去年我们家的分红收入5052元。不仅收入增加了,我们的草场也一年比一年绿了。”更保指着眼前绿油油的燕麦基地说,“全村4200亩饲草基地是4个村民负责种的,前年乡政府为了让我们快点脱贫,组织村里的8个年轻人学习种草机、收割机的驾驶技术。”现在通过种草、收割等劳动,更保一年可以挣到100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自己就业梦想。
饲草基地的建设,不仅使黑土滩得到治理,而且还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达到了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赢的目标。
2016年来,下贡麻乡党委政府按照“一村一品、连片开发、重点推进”的总体思路,创建出了“支部+协会+牧户”的发展模式,脚踏实地致力于保护生态、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积极探索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通过扶贫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效益日益显著。
“现在脱贫攻坚政策好,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合作社后,到了年底每家每户可以领走一小牛犊,折成人民币1500元左右。”索合青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饲草种植基地董事长索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