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黄花菜产业虽小效益高

“土地不要我们付租金,黄花菜苗、毛豆种子、化肥等也不要我们花一分钱,我们就是出个人工管理一下。”江苏省沭阳县十字街道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暨精准扶贫产业园内,正在忙着为自家黄花菜田地除草的低收入户张爱田欣喜地说。

在黄花菜田地里,正在带领低收入户除草的十字街道蚕种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潘业俭告诉记者:“我们蚕种场黄花菜占地36亩,分给19户低收入农户种植,前期我们为他们提供土地租金、灌溉、毛豆种等,后期我们继续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烘干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来提高他们的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据了解,黄花菜是一种生命力较强、能带来长期效益的经济作物,种植成功后,一般当年种当年就有收成。为帮助低收入户脱贫致富,该街道将2000亩连片蔬菜基地建设为扶贫示范园,引进湖南祁东高产黄花菜品种,按村分给17个村居的500多户低收入户种植,目前已栽种黄花菜1200余亩。

“在生产管理上,第一年我们计划不采摘黄花菜,但为了增加收入,我们套种了早熟毛豆、花生、胡萝卜等品种。两年后,黄花菜产量将稳定在亩产干菜400斤,按市场批发价每斤30元算,亩产值达12000元。”十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单华宝说,围绕沭阳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嵌户入链、带动扶贫”扶贫模式,该街道根据贫困对象特点和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街道特色产业,选定贫困人口参与程度高、产业竞争力强、贫困户增收可持续的黄花菜产业项目,并以张圩居委会土地合作社为主体,筹建黄花菜加工厂,延长产业链,增加土地效益,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些措施换来的效益在农民那里看得最真切,1亩黄花菜的收益等于过去10亩玉米地。为此,低收入户们的种植积极性也很高。“家里孩子手部残疾,老伴也是四肢不健全的残疾人,我自己因股骨头坏死,腿脚不好走路不方便,全都干不了重活,家里生活困难。”张爱田感慨,种植黄花菜不要自己出钱,还有专家指导,销售也不愁。他满怀信心地说:“现在豆子快要成熟了,马上就能有经济收入了,等黄花菜再上市,以后收获就会更多了。”

“我们以黄花菜小产业,带动扶贫大发展,不仅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机遇,也迎合了农民的意愿。”单华宝说,该街道发展黄花菜产业的脱贫思路,极大的鼓舞了低收入户发展黄花菜种植的热情。通过这种模式,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也能增加贫困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