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因地兴产业 一体促文明
——山东邹城打造乡村振兴“邹城样板”
放大 缩小

山东省邹城市东部山清水秀、西部沃野平畴,既是工业大县也是农业大县,加快乡村振兴有基础、有优势。近年来,邹城市以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为契机,精心培育产业,盘活资源,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如今,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相继涌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邹城样板”正在形成。

邹城市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农业的重点,坚持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龙头为核心,建立了产销一体化经营、产业融合发展的食用菌产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市食用菌累计栽培面积达到1430万平方米,品种涉及双孢菇、金针菇等20个品种,年产鲜菇30万吨,产值26亿元。培植了20多家工厂化、智能化食用菌企业,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快速集聚发展。邹城食用菌产业园被科技部批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成为现代高效、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的典范。

位于邹城市大束镇的山东友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企业,日产金针菇25万瓶,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公司副总经理任德祯介绍,公司通过规模化运营,实现金针菇产业的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运行,不仅提高了乡镇产业收入,还吸纳当地800余人就业。

大束镇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突出特色,引领食用菌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全力推进“蘑菇小镇”建设。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鲜明的产业形态,大束镇吸引了一批食用菌企业落户,食用菌产业初具规模。随着友硕和恒信菌业的投产运营和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已带动附近10余个村、吸纳1200余名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目前,大束镇总投资50亿元的蘑菇小镇项目已签约落地,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2万吨食用菌,实现产值20亿元。

青山碧水绿道,涓流浅滩廊桥。古朴的院落,青砖木窗,花木成排,俨然一个世外桃源。泉山沟村距离邹城城区1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守着这样的好生态,村里积极响应上级政府号召,一改往日靠天吃饭、外出挣钱的旧思想,通过租赁农户老院子,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精品民宿园。借助民宿的发展,泉山沟村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旅游业升级,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生态振兴带来的实惠。

在邹城,像泉山沟村一样得益于生态振兴发展起来的镇村不在少数。为创优乡村振兴环境,近几年邹城市已累计投资37亿元修建了4380公里乡村公路;市财政每年安排1.45亿元,全域推进镇村建设,完成117个村庄电改,农村改厕累计13.8万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资源优势的凸显,让城前、香城、石墙这些传统农业镇分别入选国家森林文化小镇、省森林乡镇、省美丽宜居小镇,上九山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鼓墩村、东深井村被评定为中国传统村落。目前,邹城已建成1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居、4个省级森林村居,以及210个美丽乡村A级村。

“美丽乡村,就是有房住,能吃好;能医病,能养老;有欢乐,风气好;山水美,污染少。”这是许多农民期盼的美丽乡村模样。邹城市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建设,着力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下乡,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民待遇。在完善城乡路网、水网、电网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城乡公交、燃气一体化,打通美丽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推行城乡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模式,投资7.88亿元,新改扩建66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3万余个学位。深化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15家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水平,每年新建50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

邹城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着力加强文化传播,坚持把孟子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144处“孟子学堂”,举办孟子公开课等活动,推动优秀文化入民心、传统美德到农家。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实施“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农村落地生根。

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