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灌南全方位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兴农业 美农村 惠农民
放大 缩小

江苏省灌南县近年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突出抓重点、强基础,着力攻弱项、补短板,农业质效持续提升,农村活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乡村振兴成效斐然。

提质增效 农业有奔头

在灌南县新安镇刘园村,占地1800余亩的苏萌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格外引人注目。合作社泥鳅繁育数量很大,可年产12亿尾泥鳅苗,年产值超400万元,是灌南县规模大、技术高、效益好的特色产业样板,也是灌南发展特色乡村产业的一个缩影。

灌南近年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灌南是农业大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形成工厂化食用菌栽培、优质葡萄种植、稻田综合种养、淮山药种植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目前,灌南工厂化食用菌集聚度全国领先,年产值55亿元;优质葡萄种植面积2.5万亩,成为江苏最大的大棚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6.5万亩,亩均效益超3000元;淮山药种植面积1万亩,亩均收益4000元以上。

在壮大特色产业的同时,灌南注重质量品牌、推进规模经营,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强化区域品牌打造。全县“三品一标”获证生产主体达86家,有大米、葡萄、食用菌三大系列66个获证绿色食品。通过扶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灌南培育了59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1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合作联社、436家家庭农场。

政策引领 农民成职业

7月8日一早,灌南县新集镇孙湾村村民王如刚便在自己的家庭农场里忙着采摘西瓜。他说:“今年种了50亩大棚西瓜,还发展了50亩稻虾混养,收益都不错,预计全年纯收入能达到80万元。”返乡种地竟有这么多收益,这让两年前还在外打工的王如刚做梦都没想到。如今,灌南有很多像王如刚一样的家庭农场主,他们返乡创业,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返乡创业潮的形成,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灌南出台了鼓励就业创业“21+8+10”优惠政策,实行就业培训“四个全免费”,建立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数据库,创建了3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6个省级创业型乡镇、1个省级创业示范园区、95个省级创业社区(村)、15个省外劳务合作基地,吸引896人返乡创业、7822人返乡就业,支持4179人成功自主创业,创业带动20190人就业。

对于低收入户,灌南采取“一增二减三兜底”的帮扶举措,提供增收项目,减免相关费用,并对无劳动能力农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灌南县低收入群众18722户、50578人,28个省级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精准扶贫质效居江苏第一方阵。

全域建设 农村可安居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楼舍,行走在灌南县堆沟港镇,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锦绣图。在全国试点美丽乡村建设之际,灌南已率先于2017年启动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到2020年,全县一般村庄将全部达到整洁村标准,建成150个重点村、20个精品村。

通过重点实施村容美化、道路改造、河流整治等“6+1”工程,灌南已建成14个精品村,107个重点村,整洁村实现全覆盖,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获得江苏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成果奖。

此外,灌南同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努力让农村更宜居。目前,已创建2个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9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123个村成为省级卫生村,今年将完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到2021年,每个镇将建成1至3个500户以上规模的新型农村社区;到2035年,形成1个中心县城、1个城市副中心、9个重点镇区、67个新型社区的“1+1+9+67”格局。

记者 张道平